第52部分 (第1/4页)

“回父亲大人,孩儿不敢有一天疏忽。”二人施礼,异口同声。

“那就好,这件事为父自有主张,你们先下去吧。”

“是,父亲大人,孩儿告退。”兄妹二人相互看了一眼退出去了。

李渊嘴上这样说着,其实他心里一点底也没有。这时,年仅六岁的李世民从外面跑进来了,像个小大人一样先躬身给父母施礼,然后用童稚的声音道:“父亲大人心事重重,闷闷不乐,可是为李姓官员无辜被诛而烦恼?”

李渊看到二儿子,心情登时就变得开朗起来,原来诸子之中,他最喜欢的便是李世民,李世民天资聪颖,知书达礼,而且长得也好看,生得面白如玉,跟个银娃娃似的。看到他,李渊仿佛找到了当年的自己。

“世民啊,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打听,快,跟哥哥读书去吧。”李渊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爱怜地说。

“父亲大人,我们也姓李呀,鱼肉和刀俎,我们当为刀俎,不为鱼肉。父亲大人文武双全,不会甘当鱼肉吧?”李世民忽闪着大眼睛道。

李世民刚说完,夫人窦氏把儿子搂在怀中,在他的小脸上亲了一下,悲从中来,眼泪围着眼圈直转。

这么点的小孩儿,能看透大人的心事,着实不简单。李渊听了赶紧俯下身子,把脸凑到小世民的耳边道:“放心,为父当然不会那么蠢了,世民乖,快读书去吧。”

“父亲大人,哥哥姐姐都在习文练武,只有孩儿读书,从今天起,孩儿也要习武。”李世民歪着小脑袋。

“好好好,从今天开始,世民也习文练武。”李渊满脸是笑。

“谢父亲大人,哦,世民今后也可以习武喽……”说着,他挣脱开母亲的怀抱,蹦蹦跶跶地跑出去了。

李渊看着儿子远去的小身影,心里满是感触。古人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李渊身居公爵,也算是位高权重了,却连自己的性命和家小的安全都保护不了,还谈什么修身齐家?其他的就更无从谈起。想到这里,李渊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最坏的打算。

“老爷,建成跟宁儿的话虽然唐突,也应该考虑一下。妾身拙见,杨勇虽然不羁,但要讲为人处事,可比杨广强多了。事急矣,你得赶紧拿个注意。”夫人一脸凄苦地说。

李渊赶紧安慰道:“夫人莫惊,杨勇与杨广乃一母所生,我们投奔他也是授人刀柄。我们李家世代显赫,封妻荫子。可是到了我李渊这一代,连一家老小都无法保全,看来这是天意啊。既然如此,我李渊为什么总要授人刀柄呢?世民说得对,当为刀俎,不为鱼肉!论文武修为,我李渊自认为不次于杨勇,他能做的事,我李渊照样能做。不过现在还没到那个份上,夫人只管放心好了,我不决会让李兴之事发生在我们身上。”

第94章先礼后兵(求收藏求推荐)

(感谢用户苍穹孤狼的打赏)又到了上早朝的时候,文武百官朝拜完毕,李渊跪倒磕头,以自己身体欠安为由请求辞官回原籍养病。

杨广听了心中高兴,正愁没借口呢,便假装恋恋不舍道:“爱卿离朝,少一栋梁,朕于心何忍呢?奈卿身体欠安,朕也不便挽留。这样吧,河南荥阳有个空缺,卿可暂任太守,等养好身子,再入京供职。”

“遵旨。”李渊一听赶紧谢恩,心说,太守不太守我不在乎,让我当个平头百姓也行,只要离开京城,能保住一家老小的性命即可,伴君如伴虎哇!离开京城便是鸟入深林,鱼潜大海,我也不回来了。

散朝之后,李渊一刻也没敢耽搁,和大儿子李建成、女儿李秀宁全副武装,在杨广和宇文化及等耳目的监视之下,护着举家老小二百多口出大兴奔河南赴任去了。

得知李渊没投奔杨勇而是奉旨赶往河南,杨广心里悬的这块石头才算落下来。

被诛连的李姓高官中,还有一个人令杨广心存芥蒂,那就是蒲山公李密,现任讨逆军的军师,和杨感远征南阳,不在京师。

杨广知晓此人多谋善于用兵,战功显赫。但越是这样的人,他越觉得日后可能应验梦中的事,夺他的江山。遂和宇文化及商议之后,先偷偷地把他的一家老小给软禁起来,待他搬师回京,再秋后算账。

这一折腾就是一个多月,京中的李姓高官排除完以后,杨广长出了一口气,忽然想了杨勇的事,刚想叫人问问,有人来报,说杨义臣和来护儿大败而回,十五万兵雄兵几乎全军覆没。杨勇已经占据甘肃全境,目前手下雄兵超过十万,还有数万吐谷马贼相助,十几万大兵抵达平阳,直逼陕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