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部分 (第1/4页)

庞继见面施礼后,把罗松和老夫人热情地接入城中,刚进城守城主将陈团带着卫队就赶到了,陈团下马躬身施礼,罗松没下马,在马上微笑着拱手还礼。

陈团和庞继一点也没怀疑,把罗松和老夫人接入城中,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宴,款待罗松和老夫人。

罗松也没客气,走了这么长时间的路,人困马乏,人和马都得吃饱喝足休息好,才能继续赶路。

席间,陈团和庞继等人作陪,陈团敬了罗松和老夫人一杯道:“请恕属下多嘴,不知将军和老夫人这要到哪儿去呀?”

姜老夫人刚要说话,罗松赶紧把话接过来了,“实不相瞒,罗某陪家母要到潼关还愿。”

陈团听了就是一愣,“哦?从大兴城到潼关,道可真够远的,王爷知道吗?将军怎么也不带上亲兵卫队?”

罗松早想好了谎言,应酬道,“将军有所不知,罗某告的是私假,再说这一带都是我们的地盘,这点小事罗某没再麻烦王爷,往返也就三两天的事。”

陈团听了眼珠转了转,点头笑道,“将军神勇,单枪匹马能抵万马千军,这属下是知道的。不过这可不是小事情,还有老夫人呢,长途跋涉,虽然沿途都是我们的地盘,但逢山有寇,遇岭藏贼,不可不防啊。这样吧,属下明天让庞将军带着本部人马沿途护送。”

“多谢将军美意,不用给弟兄们添麻烦了。”罗松推辞道。

“罗将军哪里话来,罗将军和老夫人来到渭城,保护将军和老夫人的安全是属下之职责,属下荣幸之至,怎么能说麻烦呢?罗将军就不要推辞了……

陈团执意要这么做,但罗松坚持推辞,最后陈团只好作罢,但心里疑窦顿生。酒足饭饱之后,陈团把罗松和老夫人安排到了馆驿,姜氏夫人千恩万谢。

要按照罗松的意思,吃饱喝足也休息了这么长时间了,连夜就出城了,但是带着六旬老母呢,怕老人家受不了长途的奔劳,也怕赶得太紧了引起母亲及渭城兵将的怀疑,只好同意在馆驿住上一晚,陈团带着庞继等人安顿好之后,返回自己的营帐。

到了军营,陈团把庞继叫到自己的大帐,压低声音道:“你立刻骑快马到大兴城去一趟,请示王爷,天亮之前必须赶回来,我在这里想办法拖住罗松母子。”

“将军这是何意?”庞继没明白。

“你难道没看出来,这里面有诈,潼关没有什么大庙堂,也从没听说过老夫人在潼关许过愿,所谓还愿八成是借口,而且这么远的路就罗松一个单枪匹随行,连个卫兵都不带,本将军给他派人他又坚决推辞,实在是让人生疑。别忘了罗松是降将,他的父亲和兄弟现在还在大唐效力,如果罗松母子从我们这里投唐了,我们谁也吃罪不起,快去!”

“诺。”庞继听完也感到事情的严重,连连点头应诺之后,带着几名亲随,悄悄出了城,打马如飞往大兴城而来……

第806章和谈(上)

就在李世民到达大兴城的第二天早上,用二十一世纪的计时来说,上午九点时,杨勇在大兴城的金殿上升殿,打算正式接见大唐使者李世民。。。

杨勇传令升殿,一刻钟之后开始点卯,说白了就是中军官拿着花名册点名,一卯过后,万人长以上的众将除了罗松一人外全部到齐,又连点两卯,罗松这个名字仍然无人应答。

杨勇眉头一皱,心里话,罗松一向遵守军纪,从不误卯,今天这种重要的场合,他怎么迟到了?身边的五虎上将,现在就剩下他一个了,他本应该给其余众将起个表率,可是他却没来,按军中例律,头卯不到,重打四十军棍,二卯不到,重打八十军棍,三卯不到就直接砍脑袋了。他哪儿去了呢?莫非是昨天晚上喝多,睡过头了?他也没有酗酒的癖好哇?

魏征怕杨勇着急,跟杨勇低语了两句,派人到他的营帐中去找。

因为李世民已经在金殿外候着了,杨勇也不能因为一个罗松而推迟接见李世民,这件事只有以后再说。

李世民得到传见,迈大步进了金殿。李世民一看杨勇这派头可真够足的,尽管杨勇没有称帝,但他这一套基本上已经是皇上的排场,他坐的地方就是当年杨坚和杨广坐过的位置,正宗的天子之位,连龙椅都没换,还是当年那把。男女众将列立在金殿两旁,也有文武百官那种阵势。

所不同者,此时杨勇身边有军师魏征相伴,金殿上也没有太监和宫女,杨勇也没有龙冠龙袍那身行头,众将也没有行三拜九叩君臣大礼。。。但这些都是外表,如果杨勇要称帝,那就是杨勇一句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