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1/4页)

这让玉彤体会到怀孕可能是女人嫁进门后最好的待遇了吧,平时曲滢跟小朱氏都是小心翼翼的站在长辈身后伺候,现在请安都直接免了,玉彤也看到张甫之妻刘氏很是羡慕的看着曲滢。

她们请安回去后,李氏留了下来,老太太见她还没走,就知道她有话说。

“这是怎么了?大儿媳。”

李氏笑道:“其实是好事要跟您说,我娘家嫂子上次过来吃喜酒,看到玉珠了,特别喜欢她,所以想讨您说法?”

“说的是李家二小子吗?”老太太问道。

李氏点头,“是他,今年也十八了,年纪不小了。”

老太太这就不满了:“他不是跟陶家那个丫头拉拉扯扯的?这怎么能配你侄女儿?”

呸,李氏心里暗啐一声,正所谓歪歪锅配瘪瘪灶,玉珠嫁妆一般,人也一般,父兄全无,这样的人要不是他侄子对陶家那个用情至深,怎么轮的上她?

不过面子上李氏还要陪笑:“他还年轻总会有些风流账的,再者陶家那个丫头又惯会勾人,现在都相向而行了。我嫂子是很看重玉珠的,今儿我也就跟您说一下,若您不同意,我只消跟我嫂子回个话就行。”

她们李家也不是没有中意的媳妇,玉珠也不是唯一的人选。

老太太想了想,“那行,我跟老二媳妇商量一下。”

其实她也是想多考虑一下。

李氏随即告退,老太太又把华氏找过来,说了李氏今天提的人,见华氏不做声。

老太太冷笑:“华氏,你该不会还在期望信王府吧?”

“媳妇不敢。”

嘴上说不敢,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她就是想把女儿嫁了去。

老太太长叹一口气:“难不成你想玉珠嫁个什么读书人,以后跟着人家到外地做官夫人?”

当年她对付俩个庶女就是这样的,这年头做官夫人可不容易,四处奔波,舟车劳顿,多少人就直接死在路上了,哪里还比累世侯府嫡出之子来的好。

“媳妇全凭老太太做主。”

华氏不是个聪明人,但侍奉老太太多年,也明白老太太不耐烦了,更何况李家其实也不错,她还依稀记得大嫂还准备让李二做女婿的。

第五十一章 祝国庆快乐

后来就是因为陶家那个丫头的事情; 所以两家们结成亲家,华氏已经记不起陶家那位外甥女的样子了,只记得她刚来的时候很懂得讨侯爷的喜欢,后来; 后来就被家里接回去了。

说起来陶心湄并不过错; 相反还非常识趣; 就是太聪明了,自以为是的觉得仅凭着老侯爷的喜欢,李二的爱慕所以的事情就可以成; 这口气大太太怎么会咽下去。

老太太自然不喜欢庶女生的女儿; 更何况还抢了嫡亲孙女的亲事; 那她就更看不起她了。因为这不仅仅是对大房的挑战; 也是对老太太权威的挑战。

侯爷在的时候她没办法; 可侯爷死了; 她凭什么要容忍那个东西。

“好,既然你也同意了; 我就跟你大嫂去说; 只是李二年纪也不小了,玉珠的嫁妆你可得上点心,若是不够的只管往我这里拿就是了。”

华氏再次谢过老太太:“珠儿的事又要您操心了。”

坦白说二房的份例还是很多的; 而且又有老太太补贴; 日子过的其实是很不错; 可当年嫁玉晴凑的八十抬嫁妆已经花了二房一大半的钱了,虽说有老太太补贴; 可是给玉珠的就少了许多。二房无官无职,仅靠月例银子,买一对簪子都不够,小钱华氏不缺,可大钱却真是缺,如今有老太太解燃眉之急,华氏心里着实放松不少。

**

天微微亮,玉彤想起又要请安,不情不愿的起床了,因着是年节下,府中处处张灯结彩。春樱在玉彤外边加了一件雪白色的狐裘,里边衬着水红色的小袄,紫鸢几个又夸她穿起来华贵大方。

她一出门,立刻就感受到了寒冷:“这太冷了,今儿我请了安回来你们就弄个炉子吃,也暖和的很。”

话音刚落,就遇到汪淑儿也带着春嬷嬷几个过来,她上前去打招呼,汪淑儿也连忙回礼,不过她一想在人情世故上面不打通,玉彤倒也没有挑她的理,当然如果她不是这样没什么心思的姑娘,恐怕侯府也不会让她待这么久。

与她相比,春嬷嬷可就灵活多了,“早先听说了彤姑娘的好事,可惜我们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您喜欢什么样的花样子?我们做点荷包也算是我们的心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