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 (第1/4页)

曹军镇南将军曹仁曾驻防南郡,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皆极为熟悉,更兼他在襄阳之时便已做过详细研究分析,如今十万大军花费整整四个月的时间精心构筑,使得曹军大寨变得坚固无比,层层壕沟配合着密布的箭塔将寨前的数百步区域变成了一片死亡区域,一个个陷坑更是让寨前这段道路寸步难行。

箭楼、巢塔之上的弓箭手首先还击,他们借着塔高楼坚之利籍着射程的优势渐渐将江东士卒的弓箭手压了下去,随即以寨墙为依托的曹兵箭手开始发威,一阵紧接一阵的密集箭雨倾泻向江东兵阵中,让他们只能举盾格挡,连头都不敢抬一下。箭矢飞舞带起的那股凌厉呼啸之声,深深震撼着每个人的心。

甘宁一马当先,左手执盾护在身前,右手紧握战刀步步推进,身旁的亲卫皆是从益州开始便追随于他的生死兄弟,十余年的生死交情让他们恍若一体,在这个最危险的时刻,没有人迟疑和退缩,他们仿佛回到十几年前齐力对抗官兵之时的场景,置之死地放手一搏。

一面面坚固的大盾紧挨着甘宁平举的战盾,众人形成一个半圆阵势稳步推进,后面的士卒高举战盾前后相连,远远望去便如同一个巨大的锥子。以甘宁等人为锥头狠狠地朝曹兵大寨扎去,为了行军的速度和节省士卒体力,这些战盾皆选坚木制时,同时以生皮牛蒙住,足够坚实而不缺灵动。

那连绵不长绝的长箭带着强悍的劲道不断击打在盾牌之上,发出阵阵“嘟嘟”之声,眨眼之间便将盾牌扎的如同刺猬一般。

黑暗之中,曹兵看不清楚来袭的敌军到底有多少,指挥此寨防御的曹军中郎将一面令士卒加大攻击的力度,一面朝中军示警。他希望那密集的箭雨和寨前的壕沟、陷坑、拒马、鹿岩能将敌人拖上一拖,只要手下兄弟能各归其位,完全投入正面防御中去,即便是敌人数倍于他们,也无大碍了。

一座座壕桥从江东大军后方推上前来,铺在既宽又深地壕沟之上,以供大军通行,显然甘宁对于此次夜袭已研究了许久,须要用到的器具样样皆备。

情况有点出乎了这个曹兵中郎将的意料,寨前那层层的防御这一刻好像根本就没有起到丝毫的作用。那股冲力极大的敌人只在眨眼之间便冲开了层层的防御,直抵阵前。此时江东军的推进实在是太过疯狂了,甘宁一反平日稳重的个性,变得穷兵黩武起来,一路行来,他几乎是用士卒的身躯去铺平眼前地道路,根本不顾大军死伤惨重,与他平常视士卒如兄弟的情景相差千里。

速度,他现在追求地便是大军攻击速度。

事实上,这也是他的无奈之举,甘宁心悬鲁肃安危。大都督突然被袭身亡的消息他无论如何也要传到江陵城中,否则右都督死守待援固守城池不出,最后必是粮尽人亡之局,连年来。江东数次击退曹兵,虽然给了曹操重重一击,但大军死伤惨重。也伤了元气。如今鏖战南郡之兵,皆是江东最精锐悍卒,若是全军尽没于此,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甘宁明知道曹兵重兵防范各处依然与吕蒙共同商议发起突袭,能否攻破曹兵防线倒不是主要的,他首先得想办法想大都督身亡的消息传进去。

此时随同甘宁发起突袭的悍卒共有三千,另外二千士卒分散各地摇旗呐喊以做疑兵,让曹兵各寨不敢妄动,攻击的人数虽少,但黑夜壮大了他们的声势,那惊天动地的喊杀之声让曹兵摸不清头脑,不敢随意调动人马、以防有诈。

不断有士卒中箭惨嚎,倒于地上,不断有士卒踩中陷坑,被锋利的尖刺扎穿脚掌,但身后地悍卒没有丝毫的退缩,迅速抵上补足前面的空隙,用战盾和身躯护在袍泽的身旁,大军犹如一座移动地堡垒,稳如山岳一般直向曹军大寨冲去,短兵相接。

曹兵中郎将怒急而吼,现在情况混乱,一旦让敌军冲破大寨,后果不堪设想,他迅速传令发起反击,无论如何要挡住敌人的前进脚步,随着他的号令之声,一阵惊天地战鼓之声蓦然响起,如同一面巨网出现在黑夜上空,将世间的一切都包中,几乎让人窒息。

纵横沙场数十载的甘宁闻听曹寨之中战鼓突起便大感不妙,还未等他有所反应过来,便听到了一阵刺耳的破空之声,从曹兵寨墙之上,几乎同时刺出一根根粗若人臂的巨型长矛,这种在北方用来抗拒战马的利器,此刻被曹仁移用到了此处,略做修改便成了守寨士卒的强力臂助。

长矛的力量实在太过惊人,冲在最前端的甘宁首当其冲,手中战盾同时被二杆长矛击中,随着那股强大的撞击之力,扎满长箭的盾牌只一下便被撒裂,被撒的粉碎。长矛力道不减,刺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