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 (第1/4页)

“王阳明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陛下可知道?”伊藤博文看着略显忧郁的明治天皇,平静的问了一句。

“王阳明说过很多名言警句,不知伊藤卿说的是哪一句……”明治天皇叹息了一声,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的回答道。

“是很有名的一句……”对明治天皇明显的不安,伊藤博文也感觉到了,他端起酒杯,凝望着杯中清澈的酒液,深吸了一口气。说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哦?”明治天皇一怔,他略有些疑惑的望向伊藤博文,却没有接着问下去。

“西乡君曾和大久保君一道求学于伊藤茂右卫门先生。学习阳明心学及朱子之学,阳明先生的这句名言,他可谓是铭刻在心,然而他一直将士族视为帝国振兴之重要阶层,念念不忘士族之利益。这,便是他的心中贼。……”伊藤博文顿了一下,长长透出一口气,又继续道:“而陛下和西乡君不同,陛下知若要富国强兵,必须瓦解‘小权’之基础,收‘大权’于朝廷,是以士族利益之坚冰必须打破。而大久保君秉承陛下心意,行事过于操切,压迫士族过厉。所谓物极必反,故有此变。所以说太过执着之后。这便也成了陛下的心中贼!”

“那伊藤卿是认为,朕是为心中之贼所误了?”明治天皇的眉头习惯性的皱了起来,但他对于伊藤博文,始终存有父亲般的敬畏,是以并没有以伊藤博文刚才的话为忤。

“陛下,臣并非说陛下的主张不对。只是在时机的把握上,有些流于冒险了。”伊藤博文用委婉的语调对天皇说道。

“是啊!朕当初亦觉得大久保卿如此行事,恐将引发不测,可惜朕那时未能阻止。致有今日之祸……”明治天皇的眼中闪过一丝愤恨之色。

尽管他对大久保利通的遇刺身亡感到悲痛不已,但一想起大久保利通的为人和行事,便又禁不住切齿痛恨起来。

“西乡卿上的表章,伊藤卿也已经看过了。可有什么想法说与朕知道?”明治天皇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他深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心态,又伊藤博文问道。

“陛下,臣觉得,西乡君上的这道表章。确是真心想要息兵止战,同政府进行和谈的。”伊藤博文看着明治天皇,小心的回答道。

“朕看了表章之后,也知道他说的确是真心话,”明治天皇叹道,“若是贼军中他人上的表章,朕是看都不会看一眼的,但西乡卿上的表章,朕是一定会看的,朕了解西乡卿的为人,西乡卿也了解朕,是以会有如此进言。”

“陛下说的是,西乡君,本不该反的……”听到明治天皇谈到西乡隆盛时真情流露,伊藤博文也禁不住叹息起来。

“是啊!朕心里也明白,西乡卿其实本不该反的,他之所以如此,确有不得已之苦衷。”明治天皇说道,“只是……”

明治天皇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伊藤博文明白天皇内心的苦楚:虽然天皇有心接受西乡隆盛表章中提出来的“罢免奸臣”的条件,但实际的形势,是不允许他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若是接受这样的条件的话,现在的明治政府,只怕立刻便要失去存在的基础而垮台。

“伊藤卿认为,朕应当如何回复西乡卿?”明治天皇问道。

“这道表章,陛下无论如何回复,都会被西乡君的部下如桐野利秋、筱原国干等人曲解,而以臣观之,西乡君虽为贼军主帅,却只是名义上的,其真正统帅,乃桐野利秋。西乡君的这道表章里提出的条件,陛下纵然答应,只怕桐野利秋一班人也是不会满意的,定然还会藉此生事,所以莫不如置之不答。”伊藤博文说道。

“不答的话,便要继续交兵,现下军心民心皆极为低落,再战恐又会失利,伊藤卿以为,该如何扭转败局?”明治天皇有些着急的问道。

“为今之计,只有从岩仓君所言,‘借兵外国’一途。”伊藤博文犹豫了一下,终于鼓足勇气将这句话说了出来。

“伊藤卿也说该借兵外国了……”听了伊藤博文的建议,明治天皇并没有象伊藤博文想象的那样勃然大怒,令伊藤博文吃惊不已。

就在不久前,右大臣兼内务卿的岩仓具视向明治天皇第一次提出了“借师国外以助剿逆贼”的建议,当时明治天皇少有的在岩仓具视面前发了怒,当时岩仓具视虽唯唯而退,但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

而后过了几天,岩仓具视再一次向明治天皇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这一次和岩仓具视一道进言的。还有陆军卿山县有朋。

而山县有朋这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