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部分 (第1/4页)

亲见林文襄公,真是高兴得紧。林爵爷,还有诸位夫人。快请上车,两位皇太后正在园子里候着呢。”

当下林逸青和三位夫人以及随从人员上了御用小火车,小火车便直驶清绮园而去。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如梦似幻的仙境便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那里便是清绮园。

“林爵爷请看。这里便是清绮园,两宫皇太后清修之地。”看到林逸青吃惊的样子,王德环微笑道。

“当真是‘万园之园’啊!”林逸青感叹道。

清绮园占地面积八倍于紫禁城,它继承了中土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清绮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

建立乾朝的渤族世代繁衍生息在东北黑龙江流域。入关以前在东北过着游牧生活,冬季那里是林海雪原,夏季则气候凉爽。入关后,他们对北京盛夏干燥炎热的气候很不适应。紫禁城虽金碧辉煌、宏伟壮丽,但乾朝皇帝感到那里呆板憋闷,特别是在建国初年,紫禁城发生过火灾后,为了防火,也为了防止暴乱,砌了高高的宫墙。皇宫里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沟水流过于平缓,几乎成了死水,当时人们对皇城曾有“红墙,绿瓦,黑阴沟”之称。这使得乾朝皇帝们有些厌倦深囿高墙的宫廷生活,于是便开始修建园林,这项修建工程延续了二百多年。

北京的西郊,有连绵不断的西山秀峰:玉泉山、万寿山、万泉庄、北海淀等多种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洼处汇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东顺山势注入昆明湖,成为西郊最大的水面。这里开垦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风景区。很早以前帝王们就选中这里建造了玉泉山行宫,到了眀代,这里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游人,于是一些达官贵人就占据田园营建别墅,大片土地被一块块占去。到了眀万苈年间,皇亲武清侯李伟在这里大兴土木,首先建造了规模宏伟,号称“京国第一名园”的清华园。嗣后米万钟又在清华园东墙外导引湖水,辟治了幽雅秀丽的“勺园”。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旷郊野,出现了亭台楼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成为京郊名噪一时的园林荟集之地。到了乾朝,皇帝也同样看中了西郊这块绝好的造园之地。开始大规模地兴建园林。初期的清绮园。里面有前湖、后湖等水面,其内建有“牡丹台”、“天然图画”等园景。当清绮园还是一座藩赐园的时候,规模是不能超过皇帝的畅春园的,所以建景不多,名声也不大。远远比不上畅春园。可后来随着主人的登基,大乾王朝的太平盛世到来,在其60多年陆续扩建中,终于建成了中土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

虽然昨天刚刚下过雪,园内多处都有积雪,但却反增其湖光山色之美。

清绮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林逸青知道,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清绮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九洲”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象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垂虹驾湖,婉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水纹倒影,晃漾楣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西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玉泉观鱼”,俗称“金鱼池”,“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清绮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清绮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乾朝历代皇帝最喜欢在此消暑。长春园西湖中的“海岳开襟”,在白玉石圆形巨台上建有三层殿宇,远远望去好似海市蜃楼一般。“寿山福海”之中的“蓬莱瑶台”,取材于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工匠们在清绮园的东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岛上建有殿阁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这里水面开阔,景色极是秀丽。

此时不光林逸青为这里的秀美景色所吸引,他的三位夫人,也都深深的迷醉于其间,不能自己。

林逸青忽然感觉到小火车在这时放慢了速度,似乎是有意让他们这些人好好欣赏这“万园之园”的景色,他意识到现在不是沉迷于这难得一见的仙境胜景的时候,定了定心神,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