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部分 (第1/4页)

在长江流域和东部沿海地区,大乾朝廷修筑了天津至镇江、山西经河南至长江沿岸、九龙至广州、浦口至信阳、苏州经杭州至宁波五条铁路。为了统一事权,提高修筑效率,大乾朝廷于8月17日在京师设立铁路矿务总局,统一对铁路的管理。在该局制定的《矿务铁路章程》中,将维护路权,提倡商办,引进洋股、洋款作为重要内容。它规定各地铁路公司“集款以多得华股为主,无论如何兴办,统估全工用款若干,必须先有己资及已集华股十分之三,以为基础,方准招集洋股或借用洋款。如一无己资及华股,专集洋股与借洋款者,概不准行”。同时将批准举借外债的权力收归中央,明令凡举借洋款,必须由总局和海部批准。

由于修筑铁路利益巨大,大批绅商上书朝廷要求民间承办铁路。大乾朝廷经过认真讨论后,允许商人设铁路公司自办,并由海部奏定《铁路简明章程》二十四条。

《铁路简明章程》受到广大绅商欢迎。自光旭十三年至十四年间,先后有四川、湖南、江西、云南、安徽、山西、浙江、江苏、福建、湖北、广东、广西、陕西、河南、黑龙江等15省设立公司,纷纷招募商股,雇工聘匠,察勘线路,兴起了全国性的商办铁路热潮。如潮汕铁路于光旭十四年建成,全长39公里。新宁铁路也是光旭十四年筑成。粤汉铁路建成后由官办转为商办,准粤、湘、鄂三省商绅共同拓展,不久由广州至黎洞106公里铁路建成通车,后又展筑至韶关。在湖南,株洲至长沙段建成通车。湖北则在张芝栋主持下,粤汉、川汉两路都得以拓展。与此同时,四川也大规模设公司,筹资兴办川汉铁路,至光旭十四年共集股达1175。9万余两。此外,江西从光旭十三年始筹划九江至南昌铁路,于次年修成九江至德安50多公里。福建从光旭十三年六月动工兴建漳厦铁路,次年建成嵩屿至江东桥段28公里。山西同蒲铁路公司至光旭十四年修筑成15里轨道和70里土工。黑龙江于光旭十四年修成由齐齐哈尔至昂昂溪45里的齐昂铁路。

商办铁路最有成效的是浙江和江苏。光旭十三年两省绅商提出将线路改为以上海为起点,成为沪杭甬铁路。浙江省到光旭十四年集股925万余两,江苏省集股达409万余两。浙江省于光旭十二年开工,至光旭十四年建成杭州经嘉兴至枫泾线;江苏省于光旭十三年开工,至次年二月建成上海至枫泾线(嘉兴属境)。至此,上海经嘉兴至杭州线于光旭十四年完全开通。此外,浙江省还于光旭十三年修通江干至拱寰桥线;在这一时期,大乾朝廷又兴办了京张铁路,后又修通宁波经慈溪、余姚至百官铁路,使甬曹线开通。

鉴于京张的战略地位,大乾朝廷动用关内外铁路余款,任用年轻的留洋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勘路修筑。从京师到张家口,中途经八达岭等处,山峦叠嶂,地形复杂。詹天佑不辞劳苦,带领技术人员风餐露宿,创造性地设计用“人”字形路线,便于机车爬坡,亲临指挥开山凿洞,使该路从光旭十三年九月兴工至次年六月全线201。2公里顺利通车。京张铁路是乾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创举,不仅提高了民族自信心,而且为民族、为乾国工程技术界争得了荣誉。

商办铁路的兴起,激发了广大乾国官绅的热情,显示了乾国民族资本力量的壮大。

自光旭七年(西历9081年)修筑唐胥铁路始,到光旭十四年(西历9088年)的7年中,大乾帝国一共建成以京师为枢纽的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汴洛、道清、胶济;江南的沪宁、沪杭、萍株、株长以及华南的广九、潮汕、漳厦;西南的滇越等官商所办各线,总长约达9292公里。其中西方国家的公司在乾国建筑的铁路为1858公里,占铁路总长度的20%以上;而乾国自建铁路达7433公里,约占铁路总长度的79%。

铁路给乾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

好多原本偏远的小城,因为铁路的通车而崛起,成为举世闻名的矿城。

张霈伦的家乡丰润县,铁路通车前是一个小县城,通车后成为发达热闹的大城镇。也是因为铁路,老家齐家坨这个小地方,也比以前热闹了许多,现在竟然能见到俄国女人在这里讨生活了。

铁路的通车,给那些边陲城市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京师和沿海富裕的省份自不必说,云南这样的内陆省份,一直是偏僻不毛之地,都因滇越铁路而发生了翻天巨变昆明市郊螳螂川上的石龙坝水电站是乾国第一座水电站,电机组是从法国到越南海防沿滇越铁路最终运到螳螂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