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 (第1/4页)

徐光启还能说什么头子眼眶湿润了,低下头去。

又转向两位太医,陈海平道:“今后老大人我就交给你们了,总之是一个原则,一切以老大人的健康为主。你们不要管老大人高不高兴,有什么你们不方便做的,就交给她们她们俩做。”

“是,领政大人,您放心,我们明白。”两位太医赶紧做保证。

又坐了一会儿,看看没什么事了,陈海平起身徐光启道:“老大人,那我就告辞了。”

徐光启把陈海送到了府门外,临分手时海平道:“老大人,待会儿就会有人来,和您商量去松江的事儿。”

“好好,我知道。”

看着陈海平和红娘子渐去的身影光启的眼眶又湿润了。

九月初九,上时三刻,武英殿内,两厢站满了大大小小的臣僚。

很多人都是抱着忐忑和希望而,虽然京里这些天发生的事儿很多都看不懂,但万变不离其中:紫禁城里早晚要坐着个人那个人的两旁也必定是要站满了人。

很多人都已对月前他们要誓死维护的朝廷不抱多大的希望了,因为救袁崇焕的人能把事情处理成这样就代表着他们有着强大的力量,而一旦这些人收复辽东者是达成某种和解,那江南半壁是挡不住他们的。

现的问题是他们谁能出现在那人的两旁?

多人第一时间就想去表态万没想到,这些人却大都在第一时间就被扫地出门了,而剩下的那些人就是想去表态,但提着猪头却连庙门都找不着。

可想而知,当接到通知,要他们九月初九到武英殿议事时,不说全部,至少是大部分的人都是抱着相同的心情而来。

都是为了混口饭吃,紫禁城谁住不是住,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只要那里也有个他们站脚的地儿就阿弥陀佛了。

到了殿上,看到垂下的帘幕后,皇后抱着太子和懿安皇后并排坐在那儿,很多人都吃惊的不知道说什么好。此外,玉价之下,阁老孙承宗和定国将军秦良玉左右安坐,也令众人大感意外。

人都到齐之后,见到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向她射来,周皇后紧张的说不出话来,她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大殿上静极了。

张嫣垂着的右手轻轻拍了拍周皇后的大腿,但周皇后还是说不出话来。又等了片刻,再不说话实在不成样子了,张嫣于是道:“诸位臣工,发生了什么事大家想必都清楚,本宫就不多说了,下面就请孙阁老孙大人把我们与那些人达成的协议说一说。”

孙承宗身材高大,相貌甚是奇伟,须髯戟张,声似洪钟,但这一刻,孙承宗站起身来,却有着一股说不出来的苍老之态。

面无表情,孙承宗把达成的协议内容一条一条清晰地念诵出来。

念毕,大殿上鸦雀无声,但紧接着,无声的骚嚷便在大殿上蔓延开来。

这可真是意想不到的好消息!

如果有旧朝在,那就几乎很少有人愿意在新朝做事,因为可想而知,新朝有新贵,好位子自然轮不到他们这些外拨秧,而且还整日都得提心吊胆的。

能站在这里的自然都是聪明人,所谓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回到南京立国比什么都重要。如果硬要坚持汉贼不两立,那一旦激怒皇后,皇后只需一句话:既然如此忠烈,那为什么不随先帝而去?

胡搅蛮缠也得分什么时候,这个时候不是时候。

“众卿,对这份协议有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张嫣的声音平稳而坚定,远远地传送了出去,回荡在大殿上。

稍停片刻,张嫣又道:“如果没有不同意见,那这份协议就将在近日签订,而后诸公就要护卫太子去南京安国。”

“我等谨尊皇后懿旨!”两厢大臣纷纷躬身领命。

“那好,散朝,诸位臣工回去都做些准备,我们近日就要启程去南京。”张嫣最后道。

“我等恭送皇后。”

张嫣和周皇后起身,转过屏风不见了。

两宫皇后走了殿上立刻就开始嗡嗡起来,很多人都情不自禁地喜笑颜开。孙承宗和秦良玉对视一眼,都不觉微微摇了摇头:这些人能做什么?

事情定了,虽然还是不许在宫中随意走动,但懿安皇后和田妃、袁妃都已可以回到自己的寝宫了。

回到坤宁宫,把太子交给宫女带去玩了,周皇后的脸色愈发地不好个人坐在屋中运气。这时,贴身太监刘旺过来悄声道:“皇后,奴才刚才听慈宁宫的两个宫女说起,昨晚孙大人和秦将军都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