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假如是别人杀了天子,那么袁绍非但不用背负弑君夺位的罪名,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好一招借刀杀人!难道袁绍想借李、郭之手杀了天子,而后又利用袁家四世三公以及袁绍现在的身份地位和势力趁机篡位,登上宝座?奉孝是否也是担心这点!”

孙策见郭嘉说到重点的地方却故意让孙策自己说出来,自己内心高兴的同时,却也对郭嘉有了点小小的不满。高兴的是郭嘉非常聪明,果然不负后世人的怀念和推崇;不满的乃是郭嘉这招用在自己身上,那么必然他是有些顾忌自己。难道自己是曹操,他是杨修吗?不过,孙策甩了甩头,又想了一下也就释然,古之者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事情还少吗,聪明人就应该如郭嘉这般,不过冒似我这个孙策也当得太聪明了点,真是应了一句话“巧者多劳,智者多忧”,我又何必那么不爽,如果自己手下真有人要背叛自己,那么他就只有死路一条,嘿嘿,我可不是心善之辈……

“奉孝,如果事情真如你我猜测的这般,我们应该怎么做?”孙策很快就忘记自己的不满。

“主公,如今的李傕、郭汜两人,其实不堪一击,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攻下长安,其实都是贾文和的功劳,不过此刻他们的智囊贾文和已经辞官回家守孝了,但是也有人看见贾文和躲藏在张济帐营中,也不知道消息可靠不。反正李、郭两人本就面和心不和,有贾文和在还会约束着他们,如今没有了贾文和,我估计不需要袁绍动手,他们就会内讧起来。那时候,天子必然会趁机逃跑,那么董承等一班老臣必然也会去救驾。到时候,有这些老臣子在,袁绍估计是难于下手的。”郭嘉马上又分析了起来,看样子他是并不担心天子会被暗害的。

孙策听到这,又感叹了一下,李傕、郭汜之争是历史的必然,贾文和在其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必然的,可一个同时代的人能够看出这点来,确实不得不让自己佩服,于是把自己的大胆想法说了出来:“奉孝,我想秘密去长安解救天子,你意下如何?”

第十六章 谁更冒险

“什么?主公你想去长安?自古以来,没有哪个将军离开军队独自外出冒险的事,如今更非是朝贡之时,主公真打算冒险远赴长安?”郭嘉惊诧的看向孙策,在得到孙策点头确认的那瞬间,也学孙策习惯招牌动作摇了摇头,感慨到:“主公,如果是换成任何一位将军或者校尉,此事可行,但是有些危险,我一定不会反对;但是如果是主公你自己要冒险,那嘉可不赞成!主公若真有此打算,不妨召集所有文武将士一起来商量!”

都说郭嘉是冒险主义,但是这时候怎么就觉得他反倒还不如自己冒险!孙策心中呢喃着,却也马上解释道:“我说奉孝,你想一想。WWw;如果一个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你给予援手,这个人会不会感激你!他感激你,会不会给你点什么回报!如果这个人是天子,那么他的回报会是什么?”

“主公,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想趁这个时候帮助天子,然后让天子依靠我们,我们可以以天子的名义讨伐不臣,包括袁绍、吕布等。但是主公你有没有想过,长安远离扬州,长安四周又全部是各个大小诸侯的地盘,主公此行根本就不能带大队人马出去,主公以吴侯身份又兼一州之牧,万一被有心人盯上,主公此行甚是危险!”郭嘉不无担忧的分析着,希望可以说服孙策改变主意。

“呵呵,我只带十来个侍卫就可以了,不用大队人马,大丈夫还担心这个!要知道只有风险越高回报才会越大!如果我真救出了天子,到时候我一定把天子带回寿春,嘿嘿,就让袁绍去当他的鬼皇帝好了!他不当皇帝,还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和他开战。”孙策想到这里,嘿嘿一笑。

“主公,你如果真要去长安也不是不能去,但是必须答应我两件事情,否则说什么我也要死谏!”郭嘉见孙策心意已定,知道也劝说不了,只好退而求其次。

“说吧,我知道你肯定也是赞同我的行动,只是担心我安全而已。放心,我什么样的危险没有碰到过,想当初面对陈生和张虎的追兵时,想当初和许韶鄱阳相遇时,想当初……”

郭嘉勉强笑了笑,打断了孙策故意的自我吹夸:“第一件事情就是主公要去长安,既然不能带大队人马,那么必须有两个人相伴我才放心。

第一个人是主公的侍卫队长陈武。子烈勇猛异常,又沉默寡言,虽然没有叔至的智谋,但也没有文长的花巧,绝对是个忠勇的好帮手。有他跟随主公,万一路上遇上什么盗贼,不需要主公出手就可以由他轻易解决。

第二个人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