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 (第1/4页)

一时间,刘未是七处冒火,八处冒烟,京兆尹从出事第二天起被至少弹劾了十几次,全靠刘未以“现在无人可用”压了下来。

好在其他人都不傻,京兆尹现在是最忙乱的时候,从百姓到官员都对他没有好脸色,更没人觊觎他这个位置自讨苦吃,御史台和其他官员弹劾他,大多是有官员在那场动乱里吃了亏,想要在他身上泄愤而已,可平心而论,那种情况,冯登青能做到最快速度灭火,已经是很有能力了。

另一边,刘凌以一种简直让人刮目相看的方式登上了代国的舞台。关于他的一切,都被无数人津津乐道。

士子们说他登楼时向众人行师礼,是礼贤下士;武将们说他能在三个刺客手中逃出生天,有勇有谋;官员们说他临危不惧,调动兵卒,胆识过人;百姓们则夸夸其谈他的长相、威武,他身边跟着的宫女如何身手了得……

若不是刘凌如今只有十三岁,恐怕等他一纳妃的时候,各家女儿们都要挤破头。这一场应对实在是太漂亮,相比之下,之前主持冬祭的刘祁就显得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了。

因为官员出缺,吏部开始忙碌起来,而作为吏部主官的方孝庭却报病在家,许多事务无法处理,随着一个又一个的官员上奏请求方孝庭重新回到朝堂,刘未就算差点咬碎一口牙齿,也只能准了方孝庭重新任职。

当看到方孝庭得到诏令后的第二天,就和没事人一样开始上朝时,无论是刘未,还是刘凌、刘祁,心中都百味杂陈。

京中那么多人都出了事,方家却因为方孝庭报病全都没有去观灯,满朝文武之中,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人没收到波及,这其中就有方家。

想到三皇子若有意外,二皇子就板上钉钉的储君,众人心中都有些了然,只是找不到证据,方党又一手遮天,加之这次祸事中出事的也不乏方党众人,也就没有人敢置喙。

只是方党和皇帝之间的氛围越来越剑拔弩张,连带着二皇子也在其中受到了牵连,许多痛失亲人或在那场争斗中受到刘凌照顾的官员,开始渐渐往刘凌身后站队了。

***

下了朝,刘祁追上已经走远了的曾外祖父,满脸犹豫。

“怎么?殿下找老臣有事?”

方孝庭依旧还是那副沉稳有度的样子。

“是……”刘祁踌躇了片刻,这才挣扎着问出口:“上元节那天……那天……是不是阿公您……”

方孝庭眯了眯眼,笑着装傻。

“殿下在说什么?老臣可听不懂。”

“不是,您这样说,让我有些为难。”

刘祁有些烦躁地皱了皱眉头。

“我想有个答案,哪怕是不是也好!”

“殿下多虑了,其实又和您有什么关系呢?”

方孝庭模棱两可地回答,突然顾左右而言他。

“咳咳,殿下觉得那些点心,可还合口味?”

他在这个时候居然还在问他点心合不合口味!

他居然在问他点心的事情!

刘祁瞠目结舌。

☆、第121章 诬陷?意外?

皇帝这么容易就妥协了,不但刘凌吃惊万分,就连方孝庭都有些意外。

他甚至已经做好了皇帝血洗满门的准备,开始让小儿子一点点转移自己的资产,甚至将家中有资质的第三代都送了出去,就是防止自家如同当年的萧家、薛家一般,顷刻之间灰飞烟灭。

但他在内心里,是不相信刘未敢鱼死网破的。他看了他无数年,从还是个孩子看到现在,最明白他的性格如何,若是一开始就能鱼死网破,他早就这么做了,偏偏他想的太多,又太顾忌名声,没找到天日昭昭的证据,是不可能做出血洗满门之事。

他登上皇位便是通过这样的手段,到如今百官不能齐心,不无当年太后血腥手段镇压的结果,加上先帝的名声那样之坏,以至于刘未从登基之初,就格外在意自己的名声。

若不是他如此自傲,总想着能青史留名,拥有和高祖、景帝等贤明帝王一般的名声,他也找不到那么多可趁之机。

所以刘未下了征召令,他虽怀疑其中有鬼,但还是在谦虚的推辞几下后选择了回到朝堂。

如今的朝堂乱成一团,最是好施展的时候,方孝庭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但凡有“共处”的机会,他就不会想到最后鱼死网破的那一日。

但方孝庭回到朝堂后,却感觉到了和过去不一般的气氛。

往日的他,是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