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部分 (第1/4页)

去徐州陈家了。”

“陛下是想招安陈家?”

王宁一惊。

“方家战事不顺,被黑甲卫和毛小虎的蛮兵打的丢盔弃甲,眼看着就是强弩之末,陈家独木难支,相信看得清如何选择对他们才是最好的。”

刘凌淡淡地说道:“朕派窦□□妃去,是先礼后兵,给他们个台阶下,也好少些伤亡。否则大军压境,也由不得他们归降不归降了。”

“陛下威武。”

见到刘凌态度强硬,王宁为之叹服,连忙躬身。

“好了,上朝去吧,不能让朝臣们久等了。”

***

又到了一年的冬季,地方上的秋收、徭役和政事都告一段落,冬天是一年之中最闲的时候,百姓在天寒时避之不出,谓之“农闲”,军中在冬天也暂停征战,谓之“养兵”,地方上五品以上的官员则趁着此时陆陆续续回京述职。

按照惯例,可以在京中停留五日,向天子和吏部叙述一年来的政绩,顺便回京孝敬打点,以便三年任期一满,可以得以晋升。

官员回京述职的日子不是按照统一时间的,而是地方上的事情暂告一段落,先向京中提出申请,在批准了之后,由鸿胪寺负责安排好官员回京的食宿行程等等,才准许官员回京。

今□□中回京述职的官员是甘州刺史,今年四十有余,正当壮年,是朝中寄予厚望的外放官员之一,三年一述职,在此之前,他从未见过新任天子,心中不免忐忑不安。

甘州刺史小心翼翼地跟随着朝臣们进入宣政殿,先在两位宰相的引领下拜过挂在最显眼位置的“东皇太一”图。

他也是爱画之人,对于这幅以高祖为原型的稀世珍品早已经神往已久,如今见了真迹,可谓是见猎心喜,直到一旁的朝官催促几番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画像之前,跟着站在了入京述职官员所在的那一列。

“陛下到!”

随着唱礼官的高声提醒,朝臣们立刻肃静了起来,随着唱礼官的提示叩、拜、起身,开始了一天的早朝。

冬天事情并不繁忙,和往常一样,所有的大事主要集中在北方和徐州的战事上。随着陈家人丢失了“假秦王”,真秦王又在秦州募兵帮助禁中将领李克练兵,陈家人募兵的动作就慢了下来,听说已经到了要靠抓壮丁才能支持人马的地步。

而方顺德更是凄惨,他策反的领地连续几年大旱,民间纷纷传说是上天惩罚他起兵造反,人心大失,军中早已粮草不济。

加之刘凌又派出大司命连续刺杀了几位方顺德扶植的宗室和扶植方家的巨贾,这些人接连“暴毙”的结果让这种传闻更加沸沸扬扬,陈家只是募不到兵,方家那边却是每天都在不停地抓逃兵。

黑甲卫在代国如今也是使敌人闻风丧胆,他们原本就是训练有素的骑兵,又有昔日的萧门后人为将,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他们作战能力本来就强,对抗的又是方家招募的亡命之徒或久不训练的乡兵,当真是一击则溃。

所以从今年夏天起,战事上都是连连报喜,节节胜利,只是收复失地虽难,收复失地后恢复民生、休养生息到原本的地步更难,现在朝中官员头疼的都是如何安抚当地因战乱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的百姓,尤其是大旱的北方,粮食已经缺到一贯钱都买不到一斗的事情。

听说在方顺德控制的那些地方,已经开始出现人吃人了。

“陛下,臣认为应当让商人们暂时停止对胶州等几地的限粮,并且开放周边几州接纳灾民。如今方党余孽已经到了无路可退之时,以防他们鱼死网破,最好还是以釜底抽薪为主。”

户部尚书劝谏刘凌。

“此事非同小可,等会散朝你留下,和庄、戴二相一起讨论下此事。”

刘凌听说情况如此恶劣,即便还有其他人在场,也不由得为之动容。

“姚霁姐姐,什么叫限粮?姚霁姐姐?”

几个随姚霁来参观的游客好奇地询问,却发现姚霁频频走神。

“啊?哦。”

姚霁回过神来,露出有些疑惑的表情。

“说起限粮,我也没有什么头绪。不过元平年间,商人的地位很高,甚至皇商再次复苏,有可能是为了抵制方顺德大军的扩张,皇商牵头带动各地商人对此地禁止通商。在这种生产力条件下,一旦禁止通商,对当地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不说其他,如果出现灾害又没有了粮食供应,就会有饥荒。”

“饥荒?”

从没有饿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