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 (第1/4页)

丁香却羡慕的不得了,就说起了秦连凤来:“那小叔同小婶正好相反,小叔是旧年在京里的时候,半年工夫就蹿高了一个头。”

郭氏想了想,就认真的一点头:“那这样说来,吃米饭和吃面食同长高应当没关系,因为你们小叔也甚的都喜欢吃……”

四人天马行空的说说笑笑,虽然到了最后是郭氏丁香在说,花椒香叶在笑。

可既是有心融入这个家,陌生感自然很快烟消云散。

等到沈氏同茴香打点了落胃的席面过来时,刚进院子,就听到正房内爆发了一阵欢笑声,正是家里小丫头们闹腾起来能拆房顶的声音,顿时面面相觑。

这一夜,因着秦连凤年纪摆在这,可辈分也摆在这的缘故。同辈的兄弟们要么儿女都快成亲了,哪里好意思去闹洞房的。而小一辈的,虽说成亲三天无大小,可秦连凤真个摆起长辈的谱来,这一个个的心里还真有些打鼓,所以真正在使劲儿闹洞房的只有秦连凤的几个往日同学罢了,倒还算省心。

只新人虽早早歇下了,可外院又是划拳又是敬酒,一直闹腾到子时,才渐渐安顿下来。

秦家阖家同执客们却是直忙到次日丑初,才纷纷歇下,不过卯初,天刚蒙蒙亮,就又起身了。

新人也起来了,先是去了祠堂行了庙见礼,又是认亲。

俞阿婆一家留下参加认亲,昨儿也留宿在秦家的郭嬷嬷却是一大清早就告辞离开了。

然后三朝新人回门,第六天上秦家在家宴请郭家人。

等到收尾工作一应料理妥当,礼金、开销的账目全部归档,秦家阖家才有工夫坐下来商议之前搁置的那桩事儿。(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八章 育婴

郭氏跟着秦连凤敬陪末座。

低眉垂首的斜签着坐在圈椅上,双手交叠放在膝上,可心里却再不像表面上这样安定的。

她进门还不到十天,准确来说才刚八天。

再去掉喜日、认亲、回门、家宴这几天,其实直到昨天才开始真正定下心来过日子的。

刚把这半年来牢记在心的人事同现实大致对照清楚,实在方才将家中的侄儿侄女分辨清楚,收养的那些个孩子还未认清,没想到就被允许参加家庭会议了。

要知道,在自家,不是,现在应该称作娘家了。

在娘家,是只有祖父叔伯,和成了亲的兄长,才被允许讨论家中大事儿的。饶是祖母,也是这两年上才开始列坐的。

这心里自然是又忐忑又激动的,可更多的,还是好奇。

虽然出嫁之前,父亲祖父特地事无巨细地同她交代了好些婆家的人事,好叫她不至于一摸两只脚的嫁过来。

母亲祖母跟着听说后,不但替她从父亲祖父那打听了好些他们不曾留意的事儿,还特地教她分析,告诉她如何立身。

要她孝敬公婆的同时,把嫂子们也当做婆婆似的敬着重这着。毕竟她同嫂子们的年纪实在是相差太大,因此是万万不能生出攀比争竞的心思来的。

因着不知道婆家已经分家,所以还再三的告诫她,不许她在分家一事儿上置喙,一切都由公婆做主。而且就算分家之后,凡事儿也不能自作主张,一定要和相公商量,向公婆请示。在知道已经分家同分析的情况后,又要她勤俭持家,凡事儿跟着嫂子们的步调走,而且还得更加孝顺公婆,并尽快琢磨出婆婆嫂子们的脾性来,办事儿说话儿的,一定要合她们的心意。

还告诉她,侄儿们虽然差着辈分,可到底年龄相仿,相处起来一定要有分寸。可侄女儿们却又不同,完全可以当做自家妹妹来交好……

她俱都牢牢记在了心上,时时不敢忘。

可关于这一则,不管是祖父也好父亲也罢,却是从来没人同她提过的。

以至于方才嫂子们叫上她过来公婆屋里商议家事儿的时候,她还有些愣怔。

按说娘家因着祖父同父亲俱是走南闯北的缘故,所以比之京城中那些个守着皇城根儿,宁愿子孙没出息也不许他们走出京城的老人家却是开通的多的。

以至于娘家的家风,与亲戚邻舍们相比,也非常之开明。

却没想到婆家比之娘家,比之父亲祖父所描述的婆家,好像还要开明的多……

正思量着,听到门外有脚步声传来,郭氏耳朵一动,就知道必是去安顿小字辈做功课的秦连豹过来了,忙跟着沈氏起身福了福身,对面秦连龙同秦连凤也站了起来垂手肃立。

妯娌两个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