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2页)

4、偷梁换柱:改变被愚者电脑中的一些设置

利用麦克风和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程序录下一些恐怖或离奇的声音,然后将其设置为Windows开(关)机声音。这样当被愚者开(关)机的时候,冷不丁地肯定被吓一跳。

将被愚者电脑中的〃我的文档〃所对应的目标文件夹改变,让其误以为辛辛苦苦撰写的文档全部消失。将被愚者常用的一些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目标改变,让其点击快捷方式开启程序后,却发现启动的不是和快捷方式相对应的程序。注意一定要将快捷方式的图标保持和原来的程序一致。

这些方法愚人的效果是一流的,足以让被愚者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浑身冒冷汗。但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一不小心就会铸成大错。

提醒:愚人节当天不给任何人可以接近你电脑的机会。

5、动动硬件

电脑出了故障,一般人都会看程序或网络是否出了问题,很少考虑到细微的小硬件方面你可以在被愚者还没有上班前,将其显示器的电源插头或者鼠标的插头弄松,这样当被愚者上班打开自己的电脑的时候就会发现显示器黑屏或者提示鼠标找不到,正当他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你再神勇现身,轻松将问题搞定,那么对方非但不会想到被愚弄,还会大大感激你呢。

当然还有更为〃歹毒〃的一招,那就是将显示器的对比度调整至最低,以屏幕漆黑为原则。如此一来,除非对方非常心细,否则极难发现真正的原因。如果他觉得是硬件出问题的话,有可能会将自己的电脑〃大卸八块〃,以查原因。

提醒:要注意细心观察显示器的电源指示灯。至于能不能发现问题所在,就看你的修行深不深了。

愚人节也称万愚节,是西方也是美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4月1日。愚人节与古罗马的嬉乐节(Hilaria,3月25日)和印度的欢悦节(Holi,到3月31日为止)有相似之处。在时间的选择,看来与“春分”(3月21日)有关。在这时间天气常常突然变化,恰似是大自然在愚弄人类。对于愚人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这一习俗源自印度的“诠俚节”。该节规定,每年三月三十一日的节日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开玩笑、互相愚弄欺骗以换得娱乐。愚人节较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公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不幸的“愚人节”笑话

不少人希望藉愚人节来为大家开玩笑,但有时玩笑开得太大,却会带来反效果。

2003年,SARS在香港蔓延期间,香港一名中学生利用从《明报新闻网》的网页格式改装,在自己制作的网站里发出一则假新闻,指因为SARS在香港蔓延,所以香港需要宣布成为疫区,海陆空交通要道即时封闭。此外,有关报道亦指当时香港的行政长官董建华为了不能好好处理疫情而向中央请辞。这一则愚人节笑话新闻本来只经过ICQ给他自己的同学,但有同学信以为真,把连结再散播给其他人,并迅速在网络传播,并引起公众恐慌,纷纷涌往超级市场抢购食物。港府于是立即召开记者招待会辟谣,并拘捕有关的学生,并控以“在明知SARS是疫病的情况下发布有关它的虚假消息”罪名。(据悉,当日《明报》总编辑张健波曾经致电向造谣男童警告。)

同日,著名香港歌影艺人张国荣在香港文华东方酒店(MandarinOriental)跳楼自杀。这一则死讯因在愚人节发生,消息虽然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但一度被人认为是不可能的恶作剧;直至主要媒体(电视新闻、电台新闻)有所报道,才发觉消息属实(与外国媒体不同,香港媒体不会在愚人节制造假新闻),随即带来演乐圈、乐坛和香港以至各地华人的震撼,不少人士均称此事难以相信。

愚人节搞怪整人的亲身经历

1、在2008年的3月31日那天的差不多24点的时候。把自己的QQ个性签名那里修改为:4月1日,走入婚姻的围城。然后拿出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