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1/4页)

第三天还是如此。

皇上沉不住气了,跟张钧彦一商量,到掌灯时分,包括李承在内的一干将领又来了。

这回倒没议多久,因为就在议事过程中,皇上等了几天的好消息终于来了。

匈奴突然调集大量兵力围攻居庸关,当时琰亲王正在城里赈灾,居庸关由他的亲信宋方把守。双方白天本未分出胜负,谁知到晚上,居然有人开关通敌!待琰亲王发现时,匈奴人已经像潮水一样涌入,琰亲王措手不及,西京很快就被攻陷了。

匈奴的冒顿单于大摇大摆地领着军队进驻了西京地皇宫,据说进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金銮殿的宝座上,让喽罗们三呼万岁。

只可惜乐极生悲,当他晚上拥着美女在水殿寻欢作乐时,水殿周围的水位突然升高,很快就把他连人带床淹没了。不消半个时辰,整座皇宫成了一片汪洋,匈奴的单于,右贤王,一大批将军,还有近十万精锐骑兵,全部葬身水底。

被匈奴灭国的危险完全解除了,没了领头羊的匈奴人成了一盘散沙,根本不足为惧,难怪皇上说,我们很快就可以回京了的。

可是,我心里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在放水淹死匈奴单于和十万精兵的同时,皇宫里地其他人也跟着一起陪葬了。也就是说,曾经服侍过我的那些宫女太监,全都成了枉死鬼。

记得住在水殿的时候,我曾问过琰亲王荷花池的水源问题,他简单地一语带过:“水是从外面引来的。”

想不到就是这贯通荷花池的暗河直通渭水,只要打开水闸,就可以把整座皇宫淹没。

琰亲王既然设置了这么可怕地机关,为什么没用来对付每年都要到西京避暑的先帝呢?

他费尽心力设置机关,不可能是用来淹死自己的,肯定还是为了对付先帝,至于没什么一直隐而不发,大概是时机没成熟吧。

他输就输在守不住秘密,居然告诉了宋方!

“这个引君入瓮的毒计是宋方想出来的?”

皇上不乐意了,“什么毒计,明明是好计,这是朕想出来的,宋方只是在信函里告诉了朕这个秘密。”

“琰亲王人呢?他没有跟着一起淹死吧。”

“如果他当时还滞留西京的话,很难说。”

我震惊地问:“不是只淹了皇宫的呢,怎么连西京都淹了?”

皇上看着我直摇头:“你不会以为水淹了皇宫后,就不再往外流了吧?你也在那宫里住过的,那儿地地势并不低,甚至比有地街道还高,水既能淹没皇宫,也就能淹掉整个西京。”

我的心直往下沉:“西京地百姓,事先撤离了吗?”

“应该有一部分撤离了吧,都被匈奴进占了,还留在那儿干嘛?”

“我的意思是,开闸放水之前,通知百姓撤离了吗?”

皇上再次用“你好天真”的眼神看着我:“通知百姓撤离,匈奴人会警觉,一旦被他们识破玄机,事情就可能功败垂成。”

我忍不住惊呼:“天那,你好狠心,眼睁睁地让全城人跟着陪葬!”

皇上眼神阴郁地看向窗外:“不让全城的人陪葬,就让全国的人陪葬,如果要你选,你会怎么选?”

我无言以对,他又说:“如果硬碰硬跟他们打,我们死的人会更多,前方的战士死光了,接下来就轮到全国百姓了。你以为这样做我不难过吗?可是没办法,这是没得选择的选择。牺牲较少的人,成全更多的人,作为一个国君,我只能这样选择。”

正文 第一百零一章 嫁娶不须惊(一)

更新时间:2009…6…4 23:52:24 本章字数:2578

被匈奴人大举入侵的威胁是解除了,可是京城等着我们的恐怕不是夹道欢迎的民众,而是由灾区涌入的灾民。京城嘛,达官显贵聚集之地,要讨饭还是要打劫都是风水宝地。

而洪灾的危害还远未到最后,忽阴忽晴了几天后,我们从张掖城启程回京的那天,又开始下起雨来了。

就连会障眼法的波斯人巴图都说:“天破了一个洞,你们的女娃怎么不去修补呢。”

有人给他纠正:“补天的是女娲,不是女娃。”

这时,正要上车的皇上眉头一皱,回头问一干随员:“西京那边拉开的水闸现在还没关上吗?”

一个人出列答道:“关不上了,水太大,当时就把闸冲垮了,开闸的人也当场卷进洪水里淹死了。”

坐在车里的我不禁谓叹,西京那边下了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