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1/4页)

原来如此,是我想多了。

见小翠竖着耳朵站在一边干着急,我好心替她问了一句:“夫人刚才说,王爷跟宋方吵了一夜,那宋方现在是走了呢,还在留在王府的?”

落叶向身后的仆人望了一眼,那人上前回道:“应该还在,一大清早就看见厨房的人钻进鸽子笼去了。”

我听得一头雾水:“厨房的人钻鸽子笼就表示宋方还在王府,这话怎么讲?”

那人道:“宋大人每天早上都用鸽子汤下面,他在王府的时候总是这样的,但是他不吃肉,只喝汤,汤要用银吊子煨够六个时辰,再放人参片、玉兰片、火腿片、干贝,木耳等,据说加上葱姜刚好十八种配料。”

原来当娈童也是很有前途地职业,在家无比受宠,在外可以靠着金主混个一官半职,只不过,“煨六个时辰,都到下午了,还吃面啊。”

那人答道:“昨夜吵了一宿,今天早上才睡,也要到下午才会起来,然后吃面,到晚上再摆宴喝酒。”

真讲究呢,看来琰亲王对他真是宠到极点了,就这样,还背叛,情愿拿热脸去贴皇上的冷屁股。

母后的格言再次涌现在脑海:“这人啊,都是生得贱的。”

仆人回话的时候,我偷偷打量落叶和小莲的脸色,真难为她们,脸都绿了。

正文 第一百三十八章 名册藏玄机

更新时间:2009…7…5 10:46:40 本章字数:2819

打发走了落花,太后吩咐传膳,我站在门口左望右望,就是没见皇上的身影。

忍着不问任何人,这次回宫后,感觉自己失掉了以前的那种坦然。无所谓才没忌讳,现在心境变了,反而诸多考量,就怕不小心沦为宫里的笑柄。

这一路,和皇上一起经历了许多,两个人朝夕相处,同车而行,共桌而食,对外自然挂的是姐弟的招牌。但即使是亲姐弟,也不见得有这般亲密,毕竟大家都不是孩子了,成年的姐弟也是要讲男女之防、内外之别的。

最后,还是太后亲自出来找人:“音音,在等皇上吗?不用等了,皇上今天在雍华宫大宴群臣,庆祝皇上凯旋归朝,同时向他们募捐赈灾。”

我笑了起来:“皇上一路募捐还没够啊,又到宫里募起来了。”

太后悄悄告诉我:“这是琰亲王在早朝时提议的,他自己首先认捐了十万两。”

果然留了一手,西京的府库被宋方搬空了,他还有钱赈灾。都说狡兔三窟,我看这人三窟都不只,连严横都未必是他最后的底牌。

可惜此前已经有成都王捐出全部家产,并获得了“贤王”的美誉,他现在作秀效果会差很多,因为有跟风的嫌疑。

在紫薇阁的餐厅坐下后,我问起了昨天晚上没问的问题…………之所以没问,是觉得母女久别重逢,又是深宵,实在不是谈国事的时候。“太后,朝廷应该下拨了赈灾款吧?”

太后点了点头:“是啊,一个多月前就下拨了。”

“可我们在益州没收到任何款项。”

太后有些诧异:“不会吧。因为是赈灾款。救灾如救火。一切手续都简化了。也特别颁下旨令。各阁部州府不许截留。要按分配比例百分之百实放。否则。一经查出。严惩不贷!”

如果这样地话。就只有一种可能了:“益州不在朝廷地赈灾名单上?”

太后想了想说:“应该在吧。那地方地灾情也挺严重地。灾情报告我还有点印象。好像说有一条倒流河溃堤了。”

我忙道:“对对。就是倒流河溃堤。淹了几个县。有地县受灾面积超过了全境地一半。”

太后招手叫崔总管过来吩咐了几句话。崔总管答应着出去了。

等我们移到茗湘阁吃茶地时候。崔总管拿着一本册子回来了。太后当着我地面翻了一遍。然后又回头重翻了一遍。

我试探着问:“上面是不是没有益州地名字?”

太后答:“还没找到。”

我摇着头道:“不用找了,肯定没有。”

太后震怒地一拍扶手:“在哀家眼皮底下也敢搞鬼。活得不耐烦了!去,把冯易给我叫来。”

崔总管垂手道:“冯大人恐怕在出席皇上的宴会。”

太后愈怒:“我管他在干嘛,哀家召见他。难道还要挑黄道吉日?”

崔总管的腰越发弯了,说出的话却带着隐隐的调侃:“冯大人这会儿巴不得太后召见呢,正好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离场,省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