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 (第1/4页)

后禀告:“夫人,宋方今天见了几个客人,其中至少有一个是从镇南关宇文将军那里来的。”

太后“哦”了一声,问:“那人你认识?”

江护卫摇头:“属下并不认识,只是有一次在街上路遇宇文将军时,正好看见这人扶着将军下马。”

这确实是个非常重要的讯息。难怪他跑得满头是汗。

这说明什么呢?不是琰亲王单方面拉拢,而是双方勾结,各派使者在第三地秘密会谈,

拟定谋反的分工以及将来地分赃方案?

猜测无意义,太后也只能吩咐:“密切监视,等他们谈完,就把宇文泰的人抓回审问。”

“是。”

“他们一共几个人,你们有把握抓住他们吗?”

“只有三个人,肯定没问题的。”

“那你下去吧。让你地人轮班,一刻也不能疏忽。”

“属下遵命。”

江护卫去了,太后冷笑着说:“事情越来越有意思了。我倒要看看他们到底玩地什么花样。”

我却有不同的想法:“太后,依女儿愚见,不如先不动声色地打发宇文泰地人走,再静观其变,如果宇文泰胆敢带兵北上,就半道伏击,打他个落花流水,然后趁机收回兵权,派皇上的亲信出任镇南戍守使。”

见太后不答。我又说:“琰亲王之所以到现在还能逍遥法外,就因为他有反心没反行,所有关于他谋反的种种,都是我们推测出来的。他从没有公开举起反旗,也没有宣布废帝自立,他又是皇上的叔父,先帝临终托孤之人,没有实实在在的谋反行为,不好随意处决他。就怕天下人不服。这次,如果又把一切消灭在萌芽中,保不准他见识不妙,再次当起缩头乌龟,暗地里集结力量。像这样总是留着一个祸根,总是不得安宁。”

太后颔首道:“你的话,让我想起了先帝讲过的一个典故。”

“是不是郑庄公和共叔段的故事?”

“对对,就是这个,郑庄公地谋臣劝他早点解决共叔段。他说。不急,多行不义必自毙。后来公叔段果然谋反,他率兵讨伐,一举灭掉了共叔段的势力。”

“是啊,有人还说郑庄公是阴险狡诈之人呢,共叔段是他的亲弟弟,是他母亲一味偏袒地爱子,他如果不等对方谋反就出兵,世人会说他不友爱兄弟,他母亲更不会原谅他。他也是沉得住气,共叔段把自己的封地修得跟王城一样,已经是公然挑衅了,他都忍着,一直到共叔段和他母亲合谋,准备出兵攻打王城的前夜,他才挥师讨逆。”

“这叫阴险狡诈?”太后很不以为然:“他不先忍着又能如何?须知人言可畏,即使是国君,也不能不顾忌舆论,一旦失去民心,事情就难办了。”

“所以啦,我们先不要打草惊蛇,只要密切监视可以了,如果宇文泰敢率兵北上,皇上正好废了他。等到把琰亲王的支持者一个一个抓出来,他也蹦达不起来了。”

太后叹了一口气说:“怕就怕,祁云海一个人的力量对付不了西部军和南部军。”

我着急地问:“那北部军呢,完全不能抽调吗?”

太后道:“不能,匈奴那边千万不能小觑,他们现在只是内乱,国力还在,不要以为淹死一个冒顿和十万精骑兵就把匈奴的势力灭了,还早呢,等人家国内闹完了,照样要向外扩张的。看来我还是太天真了,以为匈奴已经不足为惧,就像西京淹没之初,我也以为琰亲王从此成了历史名词一样,照太后的话说,“还早呢”。

还记得赈灾途中我曾问过皇上,为什么不下旨抓捕琰亲王,他也是告诉我:“时机未到”。

我知道皇上无时无刻不想除去琰亲王这个祸患,可是对于一个喊了十几年王叔,又在朝臣和百姓心目中有着崇高威望的人,实在是难以下手。

但愿琰亲王像共叔段一样,早点露出反迹,让皇上在最警觉地时候灭掉他。消除了内乱隐患,即使匈奴再次整合起来,我们也不怕了。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世事如棋局(二)

更新时间:2009…7…23 10:14:26 本章字数:3046

镇南戍守使宇文泰的使者和宋方密谋了一日一夜,第二天天没亮就遁走了。

我原本以为他们的密谈内容我们不可能知道,我们只会一直盯着这两方势力,看他们下一步如何行动。没想到,太后还是派人抓回了三个中的一个。

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惊讶地问:“娘,我们不是说好先不打草惊蛇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