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 (第1/4页)

因为跟你在一起没意思啊,又不是庙里的和尚,只要各念各的经就好。你也说林太妃很机灵是吧,若论美貌,宫里美女何其多,各有各的姿态,先帝为什么后来那么宠她?就因为她够机灵,跟她在一起有趣,先帝在朝堂上忙完了国家大事,回来看见自己的妃子一副老僧入定的样子,多没劲。”

“恩,女儿记住了,多谢娘亲教诲。”

行车途中,父亲的骨灰坛我们一直轮流抱着没松手,就怕车摇晃的时候磕碰到了。这会儿,太后突然抚着怀中的骨灰坛说:“娘将来死后,多半要埋在皇家陵寝里,你自己多半也是,你爹一个人在京城会不会太孤单了?”

我也怕这一点,“那我们下次再派人把奶奶的骨灰也迁到京城吧。”

太后点头表示赞同,又说:“我不能跟你父亲合葬,你到时候在父亲的墓旁为我立一座衣冠冢,里面放几间把我平日最喜欢穿戴的衣服首饰,我的魂魄有知,必然会追随而去,那样,九泉之下,又跟你父亲重逢了。”

我不忍地说:“娘,您刚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还是要讲点忌讳,不要说这种话。”

太后笑道:“傻孩子,人谁无死?这有什么讲不得的,娘刚才连你都讲了呢。总之,你只要照娘吩咐地去做,娘就死而无憾。”

“是”,我沉吟了一会:“要是这样的话,爹迁坟之事就不宜张扬,在京城的墓地选址也要隐秘,不然,跟太后合葬,即使是衣冠冢,也会被那些大臣的口水淹死,搞不好会连累到爹。”

“当然会隐秘行事,到时候你在墓碑上不要写其他称号,只要说“故显考某某,故显妣某某,女儿某某泣立”就行了。

即使是这样,也瞒不住啊。“太后的名号人人皆知,还有我的……”如果我嫁给皇上,我的名号也会人人皆知。

太后道:“全部用表字代替名字,这样就没人注意了。”

“可是我还没表字呢,”娘失踪后,爹一直郁郁寡欢,也许是没心情吧,从没给我取过表字。

“娘跟你取一个,我们不告诉任何人,就我们一家三口知道”,她一面说,一面带笑抚摸着父亲的骨灰坛,我却为“一家三口”这几个字再次红了眼眶。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七章 路遇蹊跷人

更新时间:2009…7…25 17:05:59 本章字数:4122

“母后,我们是直接回京吗?”

问出这话的时候,我们已经过了曾落脚的铜锣镇。九月的天气,秋高气爽,车窗外是整齐的田畴,远山连绵黛色,稻田一片青绿,南国的景致,叫人心旷神怡。也许是在南方长大的缘故,如果纯粹从个人感受出发,我倒情愿以金陵为都。

在我的劝说下,太后总算把父亲的骨灰放进了一口装满衣服的箱子里,此刻合目靠在车壁上,懒懒地回答说:“难得出来一趟,母后想到处走走,沿途风景挺多的,我们每个地方住上三五天,一路游山玩水,反正只要赶在入冬下雪之前回京就行了,你说是吧?”

我听了暗暗着急,现在才9月,离下雪还有几个月呢。京城的形势瞬息万变,皇上年方十六,却要应付那么老谋深算的对手,真替他捏着一把汗。太后的病好了,现在我心里最着紧的就是皇上了。

最要命的是,朝臣大部分持观望态度,尤其琰亲王提拔起来的那批人,更有明显的倒向。太后若在京城,即使她只是坐在春熙宫里不出去,也能给皇上很大的支持,精神上的和人脉上的。太后也有一帮支持者的,隐形的后党,势力略逊于王党,但也不可小觑。像章景淳,当初就是领着一帮人几上奏折请立太后为后的人,虽然是皇上的授意,但也要他们自己肯啊,据说当时还有一帮立挺原皇后的人,两派人马整日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

我想打消她的想法:“母后,旅途劳顿,您身体尚虚,还是早点回宫比较好,在宫里才能好好静养。再说,我们带着父亲的骨灰,也不好到处游玩。”

太后突然露出捉狭的笑容:“看把你急的,母后逗你玩的啦。你没发现我们的马车一直在快马加鞭往京城赶?刚才江护卫还问我要不要在铜锣镇住下,明早再走,我都叫他继续赶路了。”

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呐呐地说:“现在才中午,要歇午车上就可以,母后还是躺下来舒服点。要困了就睡一觉。”

太后没有拒绝,和我一起把折叠床放下,再铺上锦褥,躺下去的时候还说:“这天气看着就凉下来了,记得去的时候,躺在褥子上还觉得很热地,要不是怕硌得痛,早换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