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这是心中早有腹案,仪华自是笑得镇定自若,道:“早该如此了,婉妹妹毕竟还怀子嗣有功。”

身为大妇理当如此,朱棣微微满意的点了点头,又说了两三句李婉儿事,便道:“这次的事,本王代为处理,以后就全加由王妃你了。”

仪华眸中一亮,看着朱棣的背影,嘴角慢慢地漾开一抹笑意。

这时,外间忽传来陈德海催促的声音,道:“王爷,半个时辰后,前朝该有人来了。”

听到陈德海的话,朱棣神情有瞬间的疲惫,他伸手捏了捏眉心,振了振有些不济的精神,转身又对仪华嘱咐了几句,即迈步离开。

望了一眼朱棣离开的方向,仪华亦疲惫的重新闭眼躺下,脑中想着朱棣亲自告知她对其他妃妾的安排,总也是她作为嫡王妃,朱棣最于尊重的一次,想一想倒算得上惊魂一夜的安慰吧。

如此想着,仪华渐渐地迷糊了意识,沉沉地入了睡眠。待晚间醒来氏,便闻两个意料之中,一个意料之外的消息传来。

*

(今天双更了,很努力了,求支持。。。。还有朱明情节拖沓了,我会尽量加快些写。)

第八十五章 想法

第八十五章 想法

三个消息传到仪华的住处。自也在整个王府、北平城的官宦宅邸传开。但李婉儿、李映红、朱能三个消息中,另所有人最为关注、也最受人追捧的自是李婉儿涉险救人并封为次妃的消息。又因李婉儿身怀有孕,一时间更是风头强劲,其宠妃之名隐隐有与正室嫡妃较劲的势头。

李进忠素仗着仪华宠信、陈妈**疼爱,性子比两年前硬得多了,在府里听到这些流言蜚语,按捺着性子忍了一两日,终是忿忿不平的找到仪华,为之打抱不平道:“王妃您明明是朱将军救得,与那位何干?您听听,这把她捧成什么样了?难道就由着她哼不成?”一边说一边拿眼殷殷期盼的望向仪华。

彼时正是黄昏时分,夕阳西沉,红霞漫天,晚风徐徐。

仪华双手后背撑着腰,在陈妈妈、阿秋的左右搀扶下,徐步缓行在花园中一座通向柳荫路曲的廊桥,桥两面是延伸滋长出来的灌木丛,又植满了繁盛的丹桂、杨妃槿、剪秋罗与秋牡丹,在傍晚骤降的凉风吹拂下,迎风摇曳,送来清香阵阵。

在此情此景之下。仪华心情舒爽,倒也没斥了李进忠搬弄是非,只停下步子,双手撑着廊桥上漆红的栏杆伫立,眺望着前方已为几日后的中秋盛宴挂上大红灯笼的阆苑,漫不经心的说道:“婉妹妹日日身居简出,对我也敬重,待人接物上更是挑不出一个错,我还有何不满?”

李进忠想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又让仪华这句话堵的哑口无言,一时抓耳挠腮急在当场。

见李进忠这副逗趣模样,陈妈妈、阿秋撑不住就一阵轻笑。

仪华看了也弯了嘴角笑了一笑,又想起和他一般大的徐增寿来,这便说道:“三弟随我一来北平,就主动请缨去燕山大营,这次中秋总要让他回城一趟,我也好让人给他做几套夹衣、棉衣给他带去。”

阿秋扶着仪华慢慢走下廊桥,应道:“奴婢省的,明一早就让人去燕山给三少爷传话。”

仪华挪着浮肿的双脚一边散步,一边思忖着又吩咐了些琐碎的事,道:“还有定府大街那边的徐宅,明儿也让那宅里的管家收拾了,缺什么差什么地让回禀了,有我这出钱帮着补上。”

阿秋一一应了,冷不丁这时李进忠在一旁插口道:“王妃,可是顺道也备些物什,给朱大人宅上送去?”

闻言。仪华微微一怔,只随口说了一句“让阿秋看着办吧”,便道:“今儿走累了,回去了吧。”说罢,踱步往回走,一路上却多是沉默,满腹思绪皆放在了这一月来的事上。

自七月初七落水事发,朱棣大为震怒,亦全力彻查此事,可当时夜深人乏,要查出真相谈何容易,最终只能迁怒一应侍人而已。对此,她虽心生恻隐,但终究不会为此忤逆了朱棣。尤其是在朱棣予她颜面,在事后第二天,出人意料之外的,竟直接擢升朱能为百卫长,并重新调回燕山大营。

以上这些,唯一一处让她微感诧异的就是,朱棣将放在身边欲培植为心腹的朱能调回燕山大营,而其他的皆在她意料之中。

心里想着事。不觉回到了寝宫,就见内堂屋正对的廊檐上放了几盆玉簪花和秋海棠,洁白的玉簪花风姿楚楚,粉红的秋海棠娇冶柔媚,二者摆在一起,一清雅一艳丽,煞是引人眼球。

仪华瞧着不由喜欢,便随意唤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