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第1/4页)

以我决定一切仍旧不变,张子布和张子纲先生还是主事内政,而我和公瑾主事军务。我想告诉大家,家父身前顾及曹操,是因为那时我们并没有多好的根基,但如今我们兵强马壮,人人都道我是小霸王,那我这次就要出霸王的气势,所以明年以前我们不仅要把刘表赶出扬州,还要活捉夏侯渊,黄老将军还麻烦您把我的这句话传出去,让我们所有的士兵都知道,让敌人也知道我们猛虎般的决心”

一九九年六月中旬,孙策调动所有兵马誓要踏平蕲春和庐江,对曹操的部队孙策也放出话,无论是夏侯渊还是其他人,只要你们不动手就算了,如果敢帮助刘表,更或者是直接参与战争,那他孙策照打不误。自然孙策这句完全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话,彻底的激怒了曹操,给夏侯渊下了死命令,打不走孙策那他就永远待在扬州。

其实这么些年来,刘表也累了,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他感到自己很失败,本以为饱读诗书的他,将来一定会为大汉朝立下光宗耀祖的英伟事迹,哪知现在却犹如一只过街老鼠,他走到那,孙策就打到那,前几天还听闻他手下的幕僚许贡,把孙策的老父孙坚给做了,这让他也是哭笑不得,可是自己到底是天子任命的扬州刺史,如果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被他人夺了权,那他的颜面何在?大汉朝的颜面又何在?好在在这危难时刻曹操能出兵相助,让他稍微看到了一点希望,但曹操也是个坏家伙,现在正和袁绍合谋与襄阳王打得热火朝天,难道权利就这么让人痴迷?他刘表不懂这个道理,所以也干脆不想,把他最后压底箱的老本拿了出来。四万人,分别让樊能和薛礼带领坚守庐江,而夏侯渊作为盟军,刘表很放心的把蕲春交给了他,实际上是刘表也不敢再分兵,就因为分兵孙策才能一步一步的蚕食了他的部队,他不想再栽在同一个坑里,但即使是这样,刘表还是认为他能获胜的希望很渺茫,孙策军的战斗力他是深有体会,而且奇异的谋略特别多,让刘表防不胜防,于是就在这种心境下,刘表整日都生活在极度的不安稳中。

刘表是担惊受怕,而曹操这边却是怒气冲天,他都有点后悔当初听了袁绍的合谋之计,现在弄得他进退难择,仅从人选上来说,他更愿意是孙坚在江东崛起,因为无论怎么样孙坚做事有原则性,可刘表这傻蛋,就把孙坚给挂了,搞得现在孙策根本就不买他的帐,而且才几个月就几近荡平了扬州郡,让曹操心生畏惧,不得已他只能先把襄阳放在一边,然后想尽办法把孙策这只‘猘儿’的威胁扼杀在摇篮里,猘不是指狮子,是疯狗的意思,而且还是那种绝对会咬死人的疯狗,换句话讲曹操是相当惧怕孙策的,事实上孙策统一江东难度并不亚于曹操统一中原的充、豫、青、徐四州,但速度之快,迅雷不及掩耳,却是曹操绝对没料到的,这才是曹操畏惧要和亲的真实原因。

一九九年七月初,孙策在庐江的松滋、皖县以及石亭和曹刘大军来了次大会战,双方投入的总兵了达到十一万,尽管曹刘联军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江东军在石亭落败后,孙策和周瑜果断的把战场带入水中,这下不习水战的曹军接连在松滋和皖县附近惨败而归,虽然刘表军中也有水战将领,但他们又这么能是水贼出生的周泰和蒋钦的对手,因为水战胜不了孙策,导致接二连三的陆战也因为被孙策的水军配合而没有成效,与是就这样,在孙策和周瑜的带领下,江东军逐渐将劣势转化成了优势。荀攸明白哀兵必胜的道理,为了保住扬州仅剩的两个郡,等待夏侯惇军团的到来,他只好耸动刘表把许贡交给孙策,以此来减少江东军心中的仇恨。同时他还上书给曹操,言之江东的情况,请求援兵。刘表本就是个护短的人,否则历史上也不会为了黄祖把孙坚的尸体交给孙策,所以对荀攸的建议他怒目而对。

在得到荀攸的书信后,曹操也不由为扬州的事情所烦恼,可如今去那找多余的兵马出来?难道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孙策拿下扬州,这时程昱给了曹操两个建议,要不让留守豫州的夏侯惇南下,要不就放任孙策在扬州坐大,先集中注意力把襄阳拿下来再回过头去收拾孙策,曹操在商酌了半晌之后,很矛盾的选择了第一个建议。

许贡是个很识大体的人,他不知从哪里听到刘表回绝了荀攸让他去扑灭孙策怒火的事情,在那之后许贡就整日在思索,痛苦的徘徊在生与死之间,去了孙策那死是必然的,可想到如果自己的死能换回庐江和蕲春的安全,甚至是把孙策消灭掉,那自己的死就是值得的。所以打定主意的他,背着刘表孤身来到了孙策的大营。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看到许贡自己送上门来,孙策二话不说直接把许贡杀之了事。但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