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一直低着头,思考着什么,脸上不时流露出挣扎的样子。赵羽苦着脸,想怎么找借口不成为刘备的臣子,根本就没有注意到郭嘉的表情。倒是那个一直不怎么说话的孙乾,不停地打量赵羽。还有就是太史慈,他却在关注郭嘉的神情。

几里路很快就到了,刘备看着搭好的祭帐,领先进去,对灵牌行了一礼,管亥没有家眷,赵羽赶快上前回礼,表示感谢。刘备的这个行动,很博得了寿光众人的好感,他可是当今皇帝的叔叔,能对一个曾经的黄巾头领如此有礼,自然让大家感到很是敬服,赵羽看着众人乐意的神情,心里也松了口气,历史名人就是不一样,一出场,就表现的这样好,说明赵云的选择果然不错。

众人一一上前祭奠过,方退到了外面。太史慈看着赵羽对着管亥灵位,有些苦闷的表情,轻声叹惜,上前劝他:“子玉,管兄泉下有知,明白你这番兄弟情谊,也会感激地。你再陪陪他,我去招呼皇叔他们。”赵羽点头不语。

刘备他们也没有去催赵羽他们尽快启程,而是传令军士在此处歇息过夜,明日再向古城进发。太史慈尽了地主之责,向刘备详悉介绍了我们的情况。刘备他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一千五的兵士,个个精神抖擞,一看就知道平时训练有素。刘备的注意力却不在这些士兵身上,而是对赵羽非常好奇。

在他的寻问下,太史慈也把赵羽地一切仔细说了一遍,包括江东之行。不过,出于对赵羽的保护,很多事情他还是没有说,比如商队,练兵等等。末了,他看看赵云,说道:“子玉不想出仕,他已经对孙将军说了,他这一辈子,只跟着子龙兄长,做子龙兄长的随从,而不会去做任何人的臣子。”他很明白赵羽的想法,知道赵羽不好说很多话,干脆帮他把一些话说了出来。

刘备和孙乾互相看了看,都看向了赵云,他们简直没有想到赵羽会是这样的人,一身本事居然只愿意做赵云的随从。赵云苦笑了,望着刘备探询的目光,也把在易京发生的一切说了一遍:“子玉之所以这样说,想必是要遵守他对我的诺言。他当初离开的时候,曾对我发誓,再见面后,要跟随我一生,不离不弃,不背不叛。”

刘备还是莫名其妙:“遵守这个誓言也不是他不愿意出仕的理由呀!”

孙乾也说:“投效主公,也一样跟在子龙身边呀,况且,兄弟同侍一主,与他的誓言没有任何冲突。”

太史慈叹气说与他们听:“子玉为人心地极为善良,虽然有一身好武艺,却不愿意去伤害别人,哪怕是战场厮杀,他也不愿意去。他说,他不忍心看见战场厮杀,也不想参与这些事情。可是,现在是乱世,要是跟随明主,必要尽心尽力,就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这些杀戮、征战的事情中去。如果没有对子龙兄长的誓言,他宁愿隐身山林,做个无忧无虑的世外神仙。所以,他对自己有个北海小神童的名声是惟恐避之不及。他不让那些兵士喊他将军,而是让他们叫他公子,也是这个原因。”

…………………………………………祝大家国庆快乐……………………………………

各位亲亲朋友们,又是新的开始了,有P票的亲亲请继续支持小羽,链接在下面了,请大家支持梦梦吧!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第二章 成长的烦恼(2)

赵云吃惊地看着太史慈:“将军?他既然不出仕,怎么又会变成将军了?”

太史慈一笑:“他可是个校尉偏将,是北海国相孔大人任命的,有正式的朝廷任命文书。在外面,比如江东,大家都叫他小将军。不仅如次,他还是寿光县令,官职比我大多了。”赵云听的是苦笑连连,六年不见,这个弟弟给他的惊奇太多了。

孙乾看看神色不定的刘备,继续问太史慈:“那就是说,市面上的那些传言大多都是真的,赵羽真有治国安邦的本事?我看他也不过是个才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的本事?”

太史慈想了一下才说:“子玉真实的本事到底有多少,我们也不是很清楚。要说治国安邦……也算不上吧!他倒是对农田水利之类的事情有点研究,在寿光,这个县令当的也算称职。我只知道他的武艺是比较厉害,其他方面,传言多有夸大之处。当然,他的医术真的很高超。”他知道赵羽不会像他们一样,去做谁的臣子,所以,话中自然少说了很多,特别是赵羽的军事才能,是只字不提。

这点上,刘备他们倒也没有怀疑太史慈说的话,在他们看来,世间传言本来就很夸张,特别是乱世之中,反正吹牛也不上税,怎么夸,别人都不可能专门去核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