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 (第1/4页)

赵羽的言语。因此他半开玩笑道:“子玉竟能下厨,真难以想象。哈哈,俗话可是说,君子不近鲍厨。”

张辽笑道:“子玉与我们不同,日常就不喜大鱼大肉。当初在我那里,因不满亲卫的厨艺,经常亲自操刀,只不过,是以素为主。”

赵羽却笑着回荀攸:“公达先生,我可不是君子,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民以食为天,生活稍微好点的老百姓,都喜欢改善一下伙食,我当然不会例外。我告诉你们,好的美食很讲究,一定要色香味俱全,所谓闻香识茶,而菜的好坏,却要通过一看,二闻,三尝来确定,缺一不可。”

荀攸大叹:“果然菜中有玄机呀,此论攸受教良多。只是,我有一点疑惑,你说,民以食为天,难道他们除了吃以外,其他地都不在乎?你可知,眼下盗匪为患,荼毒百姓,为何盗贼不抢吃食,反抢财物?”

赵羽白他一眼:“抢劫财物还不是为了吃穿?这个世道,又有多少人是为了其他的享受而去抢劫?和平时期,是有一些人好吃懒做又想发财,因为结伙为盗,遗害百姓。可是,眼下乱世,民众朝不保夕,吃穿困难,坐在家里不过等死,还不如奋起一搏,故而就成了你们眼中的盗贼。你们可知,被你们深恶痛绝地黄巾贼在百姓眼中,曾经是救星,是恩人?人活一世,吃穿二字,身为统治者,往往把自己凌驾于众生之上,却不曾了解民众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吃饱穿暖,故而才有官逼民反之说。其实,这个道理公达先生也不是不懂,曹公为何实行屯田之法,难道不正是为了解决民不饱食,体不遮衣地问题吗?屯田,就是民有地,有地就有收获地希望,民心就可安;民心安则国安,国安则强;国强则民富。所以,屯田乃民生国兴之计。也正因为曹公实行了屯田一法,让百姓少了流离颠簸之苦,故而才有眼下的稳定局面。只是。恕赵羽多嘴,曹公治下地税赋还是太重,若是再减少一些赋税和劳役就好了。”

曹操此时已经回过味来了。听了赵羽此番话,他大大地叹口气:“屯田的好处竟在这里。却是操也未曾想到的,多谢子玉提醒。”

赵羽地确有提醒曹操的想法,但他是坚决不会承认的,因此把眼珠子瞪圆,用极其夸张地语言讽刺曹操:“不会吧?曹公没有想到过让治下百姓吃饱?那您搞的屯田是干嘛用地?真是传说中为了挟持士兵的家属做人质?您老真有才。”

曹操脸上泛红了:“这。当初也没别的想法,那点兵来之不易呀!”曹操不是没明白赵羽的嘲讽,却因为自己没有想到民生这一款而羞愧,故而很直爽地承认了屯田的确是圈养青州兵家眷地目的。

曹操的直爽让赵羽不好意思再嘲讽下去:“曹公,民心难得也易得,如何得到民心,您应该比我们这些小辈更清楚。羽不想再说什么,您自个儿慢慢思量吧!”

曹操点点头:“子玉的民以食为天,操记住了。对了。你进来也有些时日了,我忘了问你,可还有什么不满意之处?”

赵羽想了想:“曹公对我用心良苦。羽心里也是感激的。只是,您确定要这样养我一辈子?”

曹操很认真地点头:“子玉。我欲用你为上宾。可你要坚持下去,操如此之举。也出于无可奈何。”

“唉”,赵羽努力白费,长长出口气:“既然这样,我只好领受曹公的美意了。要说不满嘛,也有,茶叶太差,酒水也不算好……”

曹操转身面向曹植:“如何办的事?”

曹植急忙辩解:“都是从家里拿的上等茶叶和酒水……”

张辽不乐意了,狠狠瞪赵羽一眼:“主公,三公子很尽心了,子玉这方面的要求比较挑剔。酒水地事,是末将不让子玉喝,他身体还未完全恢复。所以,您别理他。”

赵羽嘀咕了:“二哥,是曹公让我说的。”

曹操笑了:“无妨,子玉喜欢什么,只要能得到,操一定会尽力满足。子玉,待你身体好了,我自命他们给你寻来上等美酒。”

赵羽大乐,冲张辽做了一个鬼脸:“你听到了,曹公比你大方哟。”

赵羽的行为让众人为之而笑,然而,细细想来,却是无可奈何更多一些。曹操心里虽然多少有点别扭,但明白事情急不得,因此放下心事冲张辽笑道:“刚来时,听文远道,子玉颇有雅趣,可说来听听。”

张辽赶紧出卖赵羽:“子玉就是喜欢一些文人雅士地东西。当初,他在徐州我的住处玩了三个月,嫌我没有雅味,弄了无数花花草草把我地住处搞地像一个花园,进出很不方便。我的亲兵每次都要抱怨,说,这些东西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