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 (第1/4页)

上言一途,鼓励人们相互揭发。我知其本意是好,然此风不可涨。你应知人心难测,这首告之人中真心真意的毕竟是少数,多数其目的都不可告人。不分善恶,一概听之,只会使人人自危。”

程昱辩解道:“不是我等好这一道,只是现在的情形不得不如此,虽然有些冤屈之事,可也杜绝了那些心怀不轨之人的邪念。况且真正忠心之士又怎会害怕这些。”赵羽大大摇头:“虽说乱世应用重典,然此用法也害人不浅。我不信先生平时言行都不曾有顾忌之处?只是曹公为人尚好,不是偏听偏信之辈,否则……”

曹操的猜忌,程昱当然明白,赵羽可以口无遮拦地说下去,他可不想在这方面被曹操误解,因此他打断了赵羽地话问道:“你有什么方法可做到不冤一人,不放一人赵羽微微一笑,明白他的心情,也顺着把话题转了方向:“我也没有太好的方法。不过若是我来制定法律,就制定一条疑犯从无的法规。若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此人有罪,就不会惩罚他,而是放了他,我的观点就是宁多放一人,也决不错杀一人。”

“唉,难呀。”

“不难,只要有举证一法就可办到。”

程昱来兴趣了:“子玉说详细一些。”

“所谓举证之法,便是要首告之人举出实际证据,而不是什么一言一词就定人罪。被告之人也要有充分的辩解能力,可以对告发之人提出的证据进行一一反驳。审理案情的官员应该充分听取双方的论证,并将旁人的证词拿来作为佐证,正所谓理不辩则不明,如此几方对质下来,案情就能理顺,也能看明白。审案者要做到,证据不明,旁言不明,就不定罪,而不是现在的严刑逼供,偏信一方。如此一来,自然冤屈者少,人人信服,而不必战战兢兢,人人自危。”

程昱听的点头不已:“好一个举证之法。”

赵羽接着说:“还要立法以制止那些诬告之徒。其诬告他人何罪,自己便应承担何种罪名。此法虽不能彻底杜绝小人,必能让一些奸佞小人多思量一番,可以减少不少诬告之事,保护大多数正直之人。”

邺城春秋篇………第十八章 严法宽仁(3)

程昱半晌叹道:“子玉之才果是天下难找,也难怪主公不会放你,要是我,必要杀了你,否则你掌控了大权,何人能敌。唉。”

赵羽大笑起来:“那咱们就假设一番。若我起事,先生可愿意为我所用?”

程昱很认真地想想:“现在北方已定,你不会有机会了。”

赵羽开玩笑了:“既然是假设,就不是现在,假设在什么时候?这样,就假设十多年之前我在北海起事了,用北海神之子的名义号召民众举事如何?”

程昱道:“我倒要请教。”

赵羽也不忌讳什么,便将当年情形说与他听:“若我起兵,北海一众定能争相响应,几年的安定,暂时不愁兵马粮草。当袁绍与公孙打起来后,我借口支援田凯,打退袁谭,先于曹公领的青州。曹公当时忙着征讨张绣等人,顾不上我,肯定会答应我与之结盟。而后,我从公孙背后突袭,先袁绍取得幽州,将青州、幽州掌握在手后,再挥师南下与吕布联合。如此一来,曹公首尾不能相顾,就拿不下徐州。此时,我再联结袁绍,与吕布一起三路进逼,曹公区区兖州之地还能保否?”程昱听的目瞪口呆:“果如子玉所言,此处已归你所有了。”

赵羽一笑,开程昱的玩笑:“等我拿下兖州,老先生就是我的阶下之囚了。眼下的情形反过来,然,不知先生可为我所用?”

程昱叹气:“我不知道。只是今日一席话,昱真的拜服与将军了。唉。子玉如此大才,竟不愿意争霸天下。我不知天下人是幸还是不幸?”

赵羽见他认真起来,不由大笑:“如今乃乱世,争霸之人越多。百姓越苦。我刚才不过是个比方,谁又能说这形势就一定按我的假设来发展?说不定正相反。我早被曹大人给杀了,就如他杀张邈袁绍一般。就算我有这个本事,也不可能在短期一统天下,反而会让中原局势更加复杂。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再造杀孽。多起争端。如今,曹公已一统北方,人民已经可以得到修养生息地时间了,先生跟着曹公也是一样。wap;z…z…z…c…n.com更新最快。再则说,我见血就恶心,你难道未听我兄长说过我从不杀人?那有做霸主不杀人之理。”

程昱摇头“子玉为人真是奇怪,昱服了你了。不过正因为这样,我等绝不会放了你。若主公可以一统江山,到时候再放你不迟。”

赵羽嘿嘿笑“如果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