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 (第1/4页)

诸葛亮和徐庶互相看看,沉思起来。这日,三人并没有在这方面达成一致。从这日起,赵羽每天就在徐庶和诸葛亮周围忙活,他们讨论增加税收和租子地时候,赵羽基本上不发表意见,他的理念与诸葛亮他们相去甚远。

按赵羽地想法,就多压榨那些豪门大户,而尽量不让百姓多交粮。可诸葛亮和徐庶不同意,刘备眼下在外征战,后方需要豪门的支持,而刘表十几年对豪门士族都采取了很轻松宽容的税收政策,使得这些人根本就没有出钱出力的自觉性,强制征税就会引起他们的不满,这对刘备在荆州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听诸葛亮和徐庶不停讨论,既不让百姓感觉到负担过重,也不能让豪门士族感到出血太多,还要多争取得到钱粮的办法,赵羽感到很头疼,这样的分寸很不好把握。诸葛亮和徐庶却没有赵羽的头疼感觉,他们很快拿出了办法,向商户多征收一年的税,请豪门给予支持,让百姓多交一成的粮。这个政策虽然也引起了部分人的不满,但因为江夏郡没有遭受到实际的战争损害,大多数人还是感激为他们保住了家园的刘军,心甘情愿地交纳了这些钱粮。加上早期跟着刘备一起逃到江夏的豪族,他们渴望刘备早点打走曹军,让他们能早日回家,故此也是慷慨解囊,基本上解决了前方的物资需求。看着大笔的钱粮到帐,赵羽对诸葛亮和徐庶钦佩之极。

在这段时间里,赵羽尽自己所能,把脑海中荆州四郡的地理和矿产资源等绘制成图,交给诸葛亮他们,引得诸葛亮和徐庶一致的赞美。对赵羽这样热情的帮助,诸葛亮是高兴,而徐庶却有些隐约的担忧,但他深知赵羽的脾气,也就默默领受了赵羽的帮助。

赵羽虽然在积极帮忙,但却没有过问具体事务的表示,甚至徐庶押解粮草去了南郡后就没有再回来,而是留在了刘备身旁,赵羽也没有疑问和担忧。本就不用问,诸葛亮和徐庶一定是把趁火打劫的建议给了刘备,这建议正中刘备的下怀,徐庶赶去刘备的军中,就是为了具体实施趁火打劫方略去了。而赵羽知道,刘备得四郡还是很轻松的,就几员大将伸伸手,没人会出事,故而也不需要他为徐庶等人担

荆州风云篇——第十二章 趁火打劫(3)

三月第一天,梦梦要广告…………

很强大的书《魔王现役》正在参加女频PK,走过的朋友请留步,看看此书,喜欢,您就给两票。谢谢!

哟蛋!——

不要东张西望了,叫的就是你!

生活无聊吗?人生无趣吗?未来无望吗?

那还等什么呢?

跟着绝望的起踏上绝望的游戏征程吧!

足量变态,超量刺激,过量热血!

我们不是来给玩家送经验值的废柴!

我们是……在逃跑中感悟人生的英雄啊!

今天也跟随魔王的脚步向夕阳奔跑着燃尽你的青春吧!分割线…………………

徐庶走后,赵羽主动当了诸葛亮的副手,在他想来,诸葛亮之所以死那么早,与他一生的忙碌有很大关系。历史上的诸葛亮从跟随刘备开始,就没有一个帮手,徐庶被曹操弄走了,庞统没来几年,又早早死了;法正又是一个小气鬼,不仅没帮诸葛亮多少忙,还让诸葛亮帮他摆平了不少麻烦。诸葛亮事必躬亲的习惯,恐怕也是长期一人劳累的结果。故此,他真心想帮诸葛亮分担一些事情,如果要实现打败曹操,刘孙两家划江而治的想法,诸葛亮也不能早死。

不过,这段时间的相处,赵羽也看到了诸葛亮的谨慎作风,他做事非常严谨。对每一份文件都要细细阅读,考虑问题非常细致,但却少征求他人的意见。往往是心里有定数了,才会说出来问问别人地意见。而这些事情,他考虑的已经非常周到了,别人也提不出意见。赵羽也有提醒诸葛亮不要那么累了自己,可诸葛亮却笑笑说,乱世中事事纷乱。若是先广征意见再做决定,就会耽搁时间了。赵羽想想,觉得他说的还真有理。

诸葛亮并不知道赵羽积极帮忙地出发点竟是为了不让他早死,也没有徐庶那样了解赵羽的本性,他以为赵羽在华容道受到地刺激太大,看穿了曹操的本质,准备出仕报效仁义的刘备了,因此,心中很是高兴。3^Z中文网;电脑站www;z…z…z…c…n.com更新最快。

这日两人忙完后。坐在松树下喝茶,诸葛亮半开玩笑半随意地说赵羽:“子玉,我在给使君的信函中提及了你的功劳。使君回函很高兴。你准备什么时候正式表态?有一个正式地名份,你也好完全参与进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