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 (第1/4页)

赵云接到命令,回到家中就让家人把赵羽找来,家人忙回禀赵羽就在后院,教习公子赵广练武。典韦随军出征后,赵羽便不再出外饮酒,每日在家给赵云的两个儿子当老师,白天督促赵广练武,晚上就教授赵统政务。

赵云来到后院,看到赵羽手把手地教赵广刺、劈的动作,不由得微微一笑。每当他看到赵羽悉心传授赵广时的样子,总是不由地想起当初他教赵羽的时候。斗转星移之间,当初的孩童完全长大成人,可在赵云心里,他宁愿赵羽长不大,这样还让他放心一些。

赵羽为赵广讲解了运枪的姿势后,一转身看到赵云站在旁边,微笑着看着自己,他笑着走了过去:“哥今天回来的真早。”

赵云嗯了一声:“子玉,跟我去书房,我有事。”

“好。”

两人一前一后来到书房,赵云才告诉赵羽,他即刻就要出发去汉中,问赵羽要不要跟他一起去。诸葛亮在向他传达刘备的命令时,也将刘备希望他能带上赵羽的话进行了传达,刘备一直没有放弃争取赵羽的希望。

赵云要去汉中的消息对赵羽来说,不算意外,当初刘备去汉中的时候,没有带赵云,他才觉得奇怪,也曾经狐疑过,只是不好开口问。眼下赵云问他愿不愿意去,他沉吟了一会儿。从赵羽内心来讲,他不太愿意前往汉中,一是在他看来,现在征汉中为时已晚。再说,汉中之战的结果他知道,也知道刘备手下都没事,他没有必要前往;其二,他不想和魏军将领面对面,特别是不想和曹操面对面。虽然,他依然不齿曹操的残暴行为,但曹操和他手下对他本人的好,他终身难忘,特别是郭嘉忧郁的眼神,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里,他在这方面是有内疚的。

但是,此刻赵羽却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能听出赵云语气中的期待,也能理解赵云的想法,这么多年过去了,赵云一直没有放弃让他出仕的念头,只是不想强迫他而已。仔细思考了一下后,赵羽还是点头表示自己愿意跟赵云一起去,如果不去,他会担心,还是去吧,再说,汉中大战伤亡很大,他也应该去救治一些伤兵。

赵羽离开成都后,诸葛亮才来到了典韦的府上,他手中紧紧握着前线发回的战报,典韦在攻打马鸣阁的战役中,不幸中箭身亡。诸葛亮太了解赵羽了,郭嘉的死已经让赵羽悲痛万分,自责不已了,如果这时让他再得知典韦的死,实在难以想象赵羽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

归属篇——第二章 兵发汉中(2)

蜀军的援军到达阳平关后,刘备便带领大军离开驻扎一年的阵地,改变了作战策略。在将近一年的对峙中,面对魏军滴水不漏的防守,刘备实在无计可施,在法正的建议下,放弃与魏军的正面对峙,率大军突然渡过沔水,抢占了坐落沔阳县的定军山,依山为势,扎营立寨,形成了从高处俯瞰魏军的压迫之势。

定军山的被占,引起了魏军的恐慌,蜀军的阵势也让夏侯渊感到很大的压力,他在征询了诸将的意见后,决定改变固守阳平的防御策略,要率军夺回定军山。夏侯渊于是调动张,离开广石阵地,与刘备抢夺定军山的制高要点,打算在定军山附近对抗刘备军。

初春的山风吹到身上很凉,赵羽却在山巅站了很久了,赵云寻来时,他正看着远处的曹营发呆,时明时暗的火光,像极了他此刻的心情。来到这里后,刘备和法正分别见了他,想征求他的意见。赵羽没有说具体的建议,只是含糊说刘备命中可得汉中,不需要这样焦急寻求作战机会。刘备和法正虽然不太满意,但想起赵羽一贯的原则,也只好作罢。那日后,赵羽一头钻进了伤兵营中,尽量避开与刘备他们见面,虽知刘备会对此不满,他却是真的毫无办法,因为,眼下双方对垒的阵势和书上截然不同,他也不是军事天才,想遍了他所知的战例,也想不出适合目前形势的战例,相反,他反而想到了马谡的失街亭,都是占据山势。这里却没有失去水源的忧患。果然,具体事情需要具体分析的。

“子玉,天凉夜深。回去吧。”赵云轻轻将战袍披在赵羽身上。

赵羽回身点头:“好。兄长还是早点歇息吧,魏军已经在布置进攻阵营了。恐怕,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好像夏侯渊要死了,虽然,眼下地两军对阵好像和书上写的不太一样。

赵云看看山下的火光:“可能吧。子玉,你若有好地办法。既能拿下魏军,又能减少双方的伤亡,就提出来,为兄去向主公回禀。”

赵羽笑笑,这些人抓住了他地弱点,老想从他这里套取一些东西,可惜,他是真的没想到办法:“兄长,眼下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