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1/4页)

俊�

赵云没注意到赵羽眼中的悲伤,兴冲冲地对赵羽讲起了刘备封王的过程。

随着赵云的讲述,赵羽的脸色越发不好了,紧握在身侧的双手也在发抖:“恩,关将军,张将军,还有马将军和黄老将军,他们都有大封赏呀,真强。哦,魏延将军居然当了汉中太守,呵呵,很不错呀。法孝直果然深得汉中王信任,这官可不小了。哟,许太傅。哈哈,啥也不做也能当大官,真厉害。孔明。呵呵,名之所归;李严将军这下出头了。”

等赵云说完。赵羽愣了,说了半天,封赏了那么多人,可就是没有他的兄长们,难道是因为他们都不在?可。典韦怎么也没有:“兄长,我大哥呢?封个什么?还是跟你一样,只是赏赐了锦帛田地?”

赵云脸色微变,勉强笑道:“子利他们是偏军,立功不多,要回成都后再行封赏。”

哦,赵羽冷笑,回成都封赏,骗我吧。果如我想,因为我而打压我的兄长们,我终究还是连累了各个兄长。他强忍伤心。转身走进营帐:“哥,我去休息了。明天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对了。你别担心,该做的人情我会去做。”

赵云欲言又止。点点头,目送他回营帐了。赵羽真的很累,身体累,心也累,根本没注意赵云脸色不好。赵云在外帐站了很久,一直在犹豫是否将典韦地死讯告诉赵羽,他实在是没有把握控制住可能发狂的赵羽,最终只能叹口气,离开了营帐。回去再说吧,虽然,事情瞒不住,但回到成都,怎么都好一些。

赵羽哪里知道赵云他们在担心这件事,他并没有睡着,而是在行军床上默默发呆。刘备拿下汉中,晋位汉中王,按理说,他的手下都应该获得丰盛地奖励才对。张飞、黄忠、魏延、法正等,甚至,连战争也没参加的马超、许靖都获得了封官奖赏,可赵云,一直跟随在刘备身边,为他付出了一生辛劳地老将,仅仅是锦帛田地,而书上所记录的赵云在汉中的封赏可是五虎大将之一;典韦,从一开始就随刘备进入汉中,一直在前方打杀拼搏,虽然没有大的功劳,可苦劳也应该获得一点封赏吧,居然什么也没有;关羽远在荆州,没有参与汉中之战,作为一方驻守大员,得到封赏也说得过去,可是,同样在荆州付出的徐庶和太史慈他们也没有半点封赏,这又怎么说?回成都再论功行赏,这种骗三岁小孩地话,也要让赵羽能想通呀。

躺了半天,依然没有丝毫睡意,赵羽起身走出了营帐,他需要吹吹风,平静一下心情,好好思考一下未来。漫步在各个营帐之间,赵羽的心情非常沉重,然,未等他心情平复下来,营帐后的阴影中,小声议论的声音传到了他耳里,让他站住了身子。几个巡逻的小兵蹲在阴影里偷懒,,并不是赵羽有听墙角的嗜好,他们切切私语而谈论的正是白天的封赏,而且是赵云的封赏。

“我也觉得怪呀,将军明明立下了大功,若不是将军,黄老将军就回不来了。”

“可不是,汉中王亲口赞扬将军是虎威将军。”另一个小兵很自豪地接嘴。

“可为啥将军没被封虎威将军呀?我还以为这次将军能当上大将军呢。”先前地小兵继续疑惑。

此时,另一个声音加入了进来:“我说,恐怕将军没被封赏,跟小将军有关。”

“赵公子?”先前的人低低的声音如同炸雷响在赵羽耳边。

另一个声音叹口气:“我也是瞎猜地。你们想想,咱们小将军干了什么事呀,好好的,跑去敌人地大营里救治敌人地大将,这叫什么行为?说好听,那是讲义气,说难听,那可就不好说了……”

先前的那个声音不乐意了:“你别胡说,汉中王都夸赵公子讲义气,是难得地好人。”

“哼,你知道什么。好话谁不会说,别人想啥,也不会真告诉你。”

“你是乱猜的吧,咱们小将军的脾性谁不知道,汉中王难道还能怀疑他叛敌不成。”旁边一人显然对此很是不信。

那小兵压低了声音:“不是我乱猜,你们想想,小将军交友不分敌我,他又好义,朋友说几句好话,他就会听信,就能帮忙。可有些忙不那么好帮。别的不说,就拿这次他去救治许胖子,张将军的亲兵就很不高兴,背后不知说了多少次公子的坏话了。他们说,如果不是公子把许胖子救活了,张将军的功劳还要大,封赏的官还要大。我还听法军师的人说,小将军不定跟曹操说了什么,要不,曹操能跑的那么快,仗也不打,说撤就撤。”

旁边的小兵叹气了:“这也是,我也听说了。不过,我觉得咱们公子不会投敌,再说,不打仗就拿下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