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 (第1/4页)

赵羽的调侃并没让曹操生气,他是苦笑连连:“当时我有子玉就好了。”

“非也,当时公正在气头上,恐谁地话也不会听。”赵羽很了解地给曹操下了结论。

“恐正如子玉所想。”

赵羽哈哈一笑:“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以前的事,事后来说,都是头头是道,焉知身临其境时,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眼下,您的心思我也明白,可是,您下手也太狠了些。”

曹操沉默了一下,苦笑:“我并不是不心痛文若之死,可是……”

“他在,就阻挡了您前进的脚步;他在,您的后人就无法再进一步。曹公,文若先生的死既是您在排除障碍,也是您在坚定信念吧?”

曹操点头:“子玉,你信不信,虽然我有暗示,但文若可以选择不死,我不会狠心一定要他死。你也说对了,如果说文若死前我还有些犹豫的话,他死后,我一点顾忌也没有了。你说我狠心也好,说我毒辣也罢,很多事情,杀戮虽狠,却是解决问题最直接的手段。子玉,你不在我地位置上,不明白有时候杀一人能救万人的道理。我知道,在你看来,很多人都不该死,比如华容道那些小兵。可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不死,其他人马的损失就大,我也有可能不能安全撤回。一旦……那死地人岂止几百上千?操不是善类,可也不是嗜血之徒。你可曾明白,对于这些人的死,我虽不后悔,可也心痛。”

以杀止杀?用少数人地死换取多数人地生?赵羽苦笑:“我的确没有想明白这个道理。记得第一次和孙伯符见面时,程普老将军也说过以杀止杀地话,我一直就不认为他说的对。可今天,怎么觉得您说的有点道理?”

曹操呵呵一笑:“子玉太过心善,想问题也太看重表象。当然,我不否认,早期争斗中,操是狠心杀了不少不该杀的人,留下的恶名也真不少,后来虽有感悟,然,好像已经晚了。子玉,我与你不一样,你可以只顾及自己的感受,我要负责的不仅仅是我自己的性命。所以,你无法理解我的难处,我也不会怪你。相反,如果早二十年,你能来辅助我,我会听取你的意见,少犯一些,呵呵,你看不过去的错误!”

赵羽沉默了一下,苦笑:“早二十年,你能听一个稚子的话,放弃你认为正确的事吗?比如徐州的屠杀、官渡的坑俘?曹公,人都要经过许多岁月才能认识到以往的错误决策,而岁月是无情的,过去的永远不能挽回。或许,羽在二十年前辅佐你的时候,你会少杀一些人,少做一些事,但也不排除您根本不听羽的话,反而羽会因为这些惹恼了您,被您所杀呢!其实,您根本不该在乎我的观点,而应该倾听天下人的呼声,想想身后人的评价。”

曹操放在膝盖上的手渐渐握成了拳头,又慢慢伸展来,如此几个来回后,他哈哈一笑:“对,子玉说的不错,岁月无情,是操想的太多了。既然做了,何必再去想那种如果。天下人的口舌又如何,身后人的评价又能如何?反正,操不是王司徒,容不下一只史笔,由他们去吧。”

赵羽摇头苦笑,对于曹操这种枭雄来说,要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比什么都难。即便如此,赵羽依然还想打击曹操:“曹公不会因为天下人的口舌而改变自己,那么,为了您心中的目标和信念,您狠心要了那么多人的命,比如崔大人,这点,我就难以理解了,按您的逻辑,崔大人不是阻碍您的绊脚石呀!”

曹操叹口气:“他不会阻碍我,却会阻碍子桓。子玉,崔琰对子桓他们的影响太深,他的故吏门生也太多,河北世家在这里举足轻重,我不得不为子桓多考虑一些。反正,我杀人杀的不少,这个恶名就再多担些,也无啥区别。”

赵羽倒吸一口凉气:“原来您杀崔大人和杨祖德他们,竟然是为大公子扫清障碍。曹公,您,您……唉。”

曹操长出一口气:“老子把恶事做完了,儿子总好过些。算了,不说这些了。子玉,随我去铜雀台吧,我还有一个惊喜给你。”

赵羽也在叹气:“造化弄人,岁月无情,人总要回头去看,才知道当初的很多决定不一定正确。可是,人无法去走回头路,如果有来世,如果还能再来一次……呵呵,羽不得不说,我真有福气,能获得曹公一贯的青睐。”

归宿篇——第十二章 造化弄人(1)

如常广告………………

《抢错郎》,书号:186896,微微好玩,稍稍搞笑,轻松惬意中,带着小小的坑!敬请观赏!

归宿篇——第十二章造化弄人

在来到铜雀台前,赵羽一直在想曹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