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 (第1/4页)

董君雅是董卓、董旻之父,年轻时当过颍川轮氏县的县尉,出身并不怎么显赫,一共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叫董擢,不过在儿子董璜出生之后不久,便因病去世了,董卓是他的二儿子,也是最有出息的一个。董卓当了陇西太守后,便将整个董氏家族都搬迁到了狄道城里住,所以董君雅才会出现在此。

“我若不来,你险些就犯下大错了!”董君雅一把推开了董旻,径直走到了那个大汉的面前,也不嫌弃那个大汉满身的血污,亲自将那个大汉搀扶起来,并且十分和缓的说道:“郭司马,犬子刚才多有得罪,差点犯下了大错,还请郭司马不要放在心上。”

这个大汉不是别人,正是通过向董卓献赤兔马而获得军司马之职的郭汜,董卓去征讨吴越山时,并没有将他带走,因为郭汜《文?》非常的懂马,便特意让郭汜《人?》留在了陇西,以便去收购《书?》更多的马匹。韩遂来《屋?》袭时,董旻便派郭汜去驻守大夏城,以便和枹罕遥相呼应,以抵挡住韩遂的兵锋。郭汜去是去了,可是韩遂军的攻势太过猛烈,他只坚守了半个时辰不到,便临阵脱逃了。失去指挥的大夏城,很快便被梁兴给攻克了,并且斩杀了所有将士。郭汜孤身一人回来,担心被董旻责罚,所以想出来了一个苦肉计,自己在自己的身上划了一刀,然后又故意乔装打扮一番,装出一番浴血奋战的样子来。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饶是如此,董旻还是差点把他给杀了,若非董君雅及时出现并制止了董旻,他的小命可能就会到此终结了。

郭汜被董君雅亲自扶起,当即道:“我未能守住大夏城,害的那些将士全军覆没,有罪的是我,董大人要杀我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我是不会将这件事放在心上的。”

董君雅听后,很是感动,一把抓住了郭汜的手,说道:“郭司马心胸如此宽阔,实在是令老夫敬佩。我儿董卓征战在外,金城韩遂却蛊惑羌人再次造反,并且乘虚而入。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胡轸、张济两位都尉都尚未回来,如今城中可依靠之人,也就剩下郭司马了,郭司马也曾经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不知道郭司马可有什么建议吗?”

“父亲,你问他干什么?他能有什么好的主意?说好听一点,他是马帮的帮主,说的难听一点,他就是一个马贩子,贩卖马匹在行,这行军打仗的事情,他能知道什么啊?”董旻白了郭汜一眼,挖苦的说道。

郭汜被董旻说的脸上无光,心中更是对董旻怀恨在心,但是一直未敢表现出来。在他看来,董卓是个英雄,任人为贤,可董旻连董卓的一半都不如,同样是一个爹妈生的,做人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董君雅怒视着董旻,道:“胡说八道些什么?他不懂,难道你懂?仲颖将陇西托付给你,你要是把陇西给弄丢了,你以后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仲颖?你若非是仲颖的弟弟,这些都尉、军司马之类的人,又怎么会把你放在眼里?幸亏刚才我及时制止了你,你若是真的斩杀了军中将领,仲颖不杀了你才怪!滚一边去,你个没用的东西!”

董旻还欲反驳什么,见董君雅如此生气,他也不敢再多言,气呼呼的走到了一边,再也不吭声了。

郭汜看在眼里,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董君雅道:“郭司马,小儿鲁莽愚钝,你是仲颖的属下,叔颖是仲颖的弟弟,你们都是一家人,刚才叔颖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还望你不要放在心上。仲颖征战在外,胡轸、张济又把兵马带走了许多,如今城中所剩无几,而我听说,韩遂那厮的兵马正在朝着狄道火速而来,在这个节骨眼上,不知道郭司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郭汜想了想,小心翼翼的说道:“老太爷,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董君雅道。

郭汜道:“如今韩遂突然发动叛变,并且不宣而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攻陇西,攻势很猛,连胡轸、张济两位都尉大人都无法阻挡,除非是请主公亲自回来迎战,或许尚有一线生机。不过主公远在吴越山中,远水解不了近渴,而狄道城中的兵马又少之又少,试问如何抵挡的住韩遂数万兵马?何况,老太爷一家老小都在城中,如果城池一旦被攻陷,必然会受到韩遂那奸贼的要挟,即便是主公回师陇西,必然会有所顾忌。所以,我觉得我们当暂时躲避一下韩遂的锋芒,找个地方躲起来,然后派人火速给主公报信,期待主公回师,到时候主公就可以全心全意的和韩遂决战了,而且没有后顾之忧,以主公的实力,必然可以击败韩遂。”

“你这是懦夫的行为,居然让我们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