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部分 (第1/4页)

不悟,我定让汝等永世不得超生,将你们打的飞灰湮灭!”

声音落下,天空中数万亡灵聚集起来,形成了一个骷髅头,那骷髅头张开嘴巴,竟然说出了话语,意在求左慈网开一面,他们愿意去地府,不再待在人间了。

左慈听后,十分开心,于是挥动桃木剑,将桃木剑的剑尖直接插进了地下,但见那些在空中聚集的亡灵飞一般的随着那道白虹飞入了地下,而天空中的乌云也逐渐散去,渐渐的恢复了晴朗的天气。

当乌云散尽,左慈身边插在地上的桃木剑开始不停的颤抖,白虹也逐渐消失,当桃木剑不再颤抖时,左慈这才擦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对萧风说道:“我已经超度了亡魂,然这里依然残存着怨气,此地不能久留,必须迁徙他处,不出三日,士兵所患怪病便可痊愈。”

萧风抱拳道:“多谢仙长相助。”

左慈摆手道:“举手之劳而已,无需挂齿。不过冀城周围方圆百里之内,最好不要再留人了,待半个月后,怨气完全消除之时,方可恢复。”

“多谢仙长指点迷津。”

“此间事已了,我也该回去了。”

话音一落,左慈脚下腾起一股烟雾,将他整个人托到了半空之中,随后他向着萧风抱了一下拳,整个人便化作一道白虹,“咻”的一声便消失在天际。留下来的,只是萧风等将士们的无限遐想,同时和一阵唏嘘声,都以为见到了仙人。

四月初十,萧风移师上邽,在那里安营扎寨,静静等待着朝廷派来的平叛大军。

韩遂再度叛乱,消息传到京师,十常侍抓住这个契机,重重的抨击已经是太尉的皇甫嵩,认为皇甫嵩之前平叛不力,未能斩杀韩遂,从而引发了新的叛乱。皇帝听从了十常侍的建议,本欲斩杀皇甫嵩以泄民恨,但由于皇甫嵩平定黄巾之乱的大功,以及前次平定了凉州叛乱,加上众多大臣为之求情,无奈之下,皇帝只好将太尉皇甫嵩贬谪,降为将作大匠,仍留在京师听任。

从此,皇甫嵩的人生跌入到了谷底,十常侍更是时常借机找茬。不堪重负的皇甫嵩只好自动请辞,告老还乡。但请辞由于十常侍暗中作祟,并未通过,反而诬陷皇甫嵩与韩遂暗中勾结,被打入了天牢。可怜皇甫嵩一世英名,竟然落得如此下场,而皇帝听信十常侍的谗言,也让许多忠义之士寒心。

韩遂叛乱,不得坐视不理,于是司空张温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率领朝廷精锐五万人赶赴凉州。除此之外,朝廷还特意委派许多杰出才俊随同张温一同出征,并且给予张温随意调动沿途各州郡兵力的权力,各州郡的官员都必须协同张温作战,可见朝廷对这次叛乱的重视。

张温领命之后,从京畿洛阳率领大军一路向西,抵达关中时,正逢右扶风太守马腾在围剿吴越山,王国率众死守吴越山,马腾的部下多是新兵,双方交战数次,互有胜负,渐渐形成僵持阶段。张温见状,便动用大军围攻吴越山,先行拔除入凉障碍,解决后顾之忧。

王国不过是据险而守,先与董卓鏖战,后与马腾交战,部下早已经疲惫不堪,见张温动用朝廷精锐前来攻打,料抵挡不过,于是果断率众向张温投降。

张温接受了王国的投降,并且大肆宴请了王国。但有了皇甫嵩的前车之鉴,张温也不敢怠慢,待王国率众全部出山之后,张温便对王国痛下杀手,将王国等山贼骨干一网打尽,全部诛杀,却安抚王国的部下,让马腾率领王国已经投降的部下暂时驻守陈仓,他则率领大军继续西进。

朝廷大军浩浩荡荡的离开了关中,尚未抵达凉州,便已经传来了韩遂大军全部被诛杀的消息。于是,张温便率领大军继续前行,于四月十五抵达了上邽。

上邽城外,旌旗飘展,队列整齐,克虏伯、武威太守、荡寇将军萧风率众欢迎即将到来的张温。

张温,字伯慎,南阳人。东汉桓帝延熹中为尚书郎,后历任尚书令、大司农,黄巾起义被平定后,拜为司空。此次被朝廷任命为征西大将军,又有当朝执金吾袁逢为其副贰,带领朝中精锐五万,诸多当朝的青年俊才皆在其帐下,可谓是声势浩大。

萧风率众远离上邽城数里地迎接张温,苦苦等候了一个上午,将近中午时,终于等到了张温的大军。

率先驶入众人眼帘的,是一队铠甲鲜明的骑兵,每个骑兵都穿着精良的铠甲,为首一个人却与众不同,在众多戴盔穿甲的队列中显得格外惹人注目。

此人没有披甲,只是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修长的身材上穿着一身雪白的猎装,在袖口的金色流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