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 (第1/4页)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事的发展,大本营视情况新建了多个下属编制,伽利里希带领的队伍并不是大本营编制下。唯一一支同等性质的部队。它的内部番号是党卫队第111特种步兵营,对外番号是党卫军野战部队所属第389步兵营。这样的部队总共有12个营的编制,负责各项不同的任务,像是被分配执行空降任务的第116特种伞兵营,他们的任务就是炸掉被围盟军的油料库。

一支刚从贝格出发的装甲掷弹兵团也归属大本营直属部队,如果说带有特种字样番号的部队所进行的都是一个偷鸡摸狗的肮脏事,那么这支部队绝对是截然相反的存在。它无论是在武装党卫军内部,还是公开的建制编属番号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全国领袖装甲掷弹兵全国领袖装甲掷弹兵团是首次被拿上台面的一支崭新编制的部队。也是目前唯一一支以领袖字样做为番号的参战部队,这支部队带有很强烈的政治意义,它是被全德意志人民所承认的领袖直属兵团。

这都还要归功于;正从柏林搭乘专机赶往法国前线的帝国宣传部长戈培尔。是他在后方不留余力的替自己的领袖做宣传攻势,让自己的领袖能够有足够的威望坐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宝座。

这位忠心耿耿的帝国宣传部长是一位极其激进的日尔曼至高无上论的支持者,他心灰意冷过一段时间,因为他一度以为,德意志将在那群国防军老爷的控制下,逐步走向曾经的失败,帝国在那群保守的军官团的领带下将会再一次臣服在英、法为首的国家脚下。

这都是有原因的:国防军统帅部一直都不想进行一场矿已持久的战争,国防军高级将领只是想从波兰那里拿回但泽。然后稍微的教训一下法国,就心满意足的收兵回家,在谈判桌上,以有优势的军事实力迫使英、法等国接受现状,承认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欧洲核心的位。

戈培尔了解国防军高层的想法,他唾弃、他懊恼、甚至有点自暴自弃,同时也越加怀念有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日尔的理解,国防军高层的想法根本是异想天开的谬论!就好像阿道夫希特勒所讲的那样。战争一旦开始,想停下来就只有一个结果。那便是,要么我踏着敌人的尸体走过去获得胜利。要么就让敌人踏着我的尸体走过去,战争从来都只有一个结果:不是敌死就是我亡!

国际社会绝对不愿意看到有野蛮人之称的日耳曼人成为欧洲的核心,特别是英国,这个国家绝对不会甘愿接受失败:现在,已经有情报可以表明英国想要用欧洲的利益换取美国的参战,丘吉尔再次秉承不列颠人的伟大思想宁愿双手奉上欧洲的所有利益换取美国的参战,也不愿意让同是罗马公民后裔的日耳曼人主导整个欧洲。

戈培尔听过东方的一句古话:宁予外贼,不予家奴。

这句话用来形容德国和英国的关系好像有点不恰当,只因德国和英国从来都是死对头,曾经有过的短暂友好也都是各怀鬼胎,历史的因素决定两个国家永远别想成为联盟,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两个仇人互相拼杀也是理所当然的必然事情。

戈培尔不气愤英国,他甚至对英国有稍微的好感。非常矛盾的,戈培尔的好感就是建立在英国对欧洲大陆的政策,因为有英国这个欧洲蛀虫没有诞生过唯一的强者,这也才让德国在历史上有崛起的机会。

历史曾经称呼德国为欧洲的后进学生,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德国是欧洲大陆最迟踏上殖民道路的国家,非常纳闷的,德国会有殖民的思想全是被英国引导出来的,因为那个时候法国威胁到了英国的世界殖民计划,英国必然会拉起一个国家在欧洲大陆反过来威胁法国,让法国顾忌本土安全,放缓殖民战争的速度。

英国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后进学生德国,历史的因素决定德国重新崛起之后,第一个要对付的国家肯定是法国,德国和法国从未停止过纷争,大打小闹也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仇视心理。事实证明英国人一成不变的挑唆政策再次得到成功,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就顺其自然的爆发了,不过这次英国人似乎撞到了铁板,因为她也被卷了进去。

其实,就算奥匈帝国的皇储没有被刺杀,德国还是会找借口和法国开战,按照历史学家的说法,这个叫做历史的必然发展因素,这个时候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得不爆发的时期,所以用战争来解决矛盾成了必然的事情。

战争?当然是战争!可是为了什么而战?

阿道夫希特勒光荣殉国低潮期,他失去了为之奋斗的目标,感到迷茫、害怕,因为他已经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在努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