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成年人每年为一百二十钱,按此算的话,邓庄乡每年上缴的人口税也就一万多钱,可若是邓庄乡只有这么点人口,他们能种的过这么多土地吗?虽说汉代的一亩,没有后世一亩面积大,但也最多少个三分而已。

诸葛亮后世是也是农村出身的,他可是知道,一般的农民,夫妻两个要是不用机械种地,最多也就种个三十亩地。

这一路走来,他可是见田地没有一块荒芜的,可见邓庄乡的田地,根本不像乡里所报的那样,由于人口锐减,导致田地荒芜。既然田地没有荒芜,仅凭邓庄乡这些一千多人口,能耕种的过全乡数万亩田地吗?

诸葛亮也就是带着这个疑问,才微服来到邓庄乡巡查的,因为他心知,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邓庄乡的邓氏宗族,为了少缴赋税,隐瞒了邓庄乡的人口数量。

如今新野是他在统治,人口和田地产量,他自然要做到心知有数,若胆敢有欺骗隐瞒者,他不介意大开杀戒,以此来震慑县中那些土豪宗族。

汉代时期士族已经初步形成,他们垄断土地,压榨百姓,致使国家纷乱,百姓民不聊生,这对统治者来说,无疑使十分不利的。

就好比三国时代的江东,各大士族宗族,不但拥有无数田地,而且还拥有庞大的私兵,这些士族豪绅眼中,只有家族利益,没有国家的利益,一旦遇到国难之时,他们不但没有忠心可言,甚至还会扯后腿。

就如当今荆州最大的蒯氏和蔡氏两族,他们拥有广袤的私田,无数奴仆私兵,实力十分雄厚,可他们的骨子里,根本没有忠心可言;比如历史上曹操率军刚南下荆州,蔡氏和蒯氏为了保住宗门利益,没有选择任何抵抗,就投降了曹操,把荆襄十万雄兵,拱手相让。

以往诸葛亮看历史时,对那些所谓的士族豪绅,就十分反感的,因为百姓苦难的源泉,都是他们一手造成的。

诸葛亮这次下来,属于微服私访,所以自然没有前呼后拥的场景,除了身旁的陈楚外,另外还带了两人分别是邓让和吕凯,穿过长长的田埂,诸葛亮这才重新上马,径直往乡村走去,刚才为了怕战马受惊,践踏了田中水稻,他才牵马步行。

乡村口有一道河流,进乡之处搭了一座木桥,看光景也有年头了,战马走在桥面之上,发出哒哒的声音。

过了桥就是村郭了,诸葛亮一行四人,正准备进村,忽然听见村中锣鼓震天,喧闹非凡,想来是有人在办喜事。

这会走在前头引路的邓让,迎面碰上一个身穿青衫,背着行李的男子走来之时,他忙开口喊道:“邓芝兄弟,这是要出远门么?”

“你是?”被邓让称呼为邓芝的青年男子,凝目看了眼邓让,显得有些迟疑,显然他没认出邓让。

“我是前溪村的邓让啊。”邓让翻身下了马背,笑着回道。

“你是邓让?你不是去投军了吗?”邓芝看着一身锦衣的邓让,有些不敢相信,因为邓让这派头,哪像一个士兵,更像是一个商人。

邓让笑道:“是啊,不过我现在跟着我家主人,改经商了,这次前来邓庄乡,就是为了收稻谷的。”

诸葛亮这次微服私访,用的名头,正是粮食商贩,这是他们统一好的口径,所以邓让才能回答的这么干脆。

“哦,这粮食过两日就可以收成了,你们来的到是时候,邓兄弟我就不陪你聊了,我还要赶路,告辞。”邓芝明显兴致不高,回了句,拱手就要离去。

“这位先生可是邓伯苗?”诸葛亮见对方要走,忙开口询问了句。

“正是在下。”邓芝看了眼诸葛亮,见对方器宇轩昂,隐隐有股上位的气势,加上得知对方是邓让的主人,他的态度不由柔和了三分。

“在下诸葛亮,不知先生可听过在下名讳?”诸葛亮见四周没有行人,也不隐瞒,当下翻身下马,作揖笑道。

“原来是诸葛县令,在下不知大人驾临,得罪之处,还望海涵。”三个月前要是问邓芝,诸葛亮是谁,他肯定不知道,但现今诸葛亮的大名,在荆州却还是有些名头的,虽说见过他真面目的人并不多,但他的名声却算是传播了出去。

“伯苗先生无需多礼,不知可否找个地方一起聊聊?”诸葛亮上前阻止对方行礼之余,低声询问道。

“唉,如今寒舍已经转卖给了别人,若大人不嫌弃,可随我去前面的土地庙一叙。”邓芝叹了口气,有些迟疑的回道。

“也好。”诸葛亮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大人请随我来。”邓芝当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