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1/4页)

廖��瓷�窳�孔鲎急傅模�劣诶芍形�惫僦拔瘛�

杨仪七人的到来,大大缓解了江夏郡人才方面的压力,也让贾诩和徐庶的工作减轻了不少,对此徐庶还特别写了封信给诸葛亮,表示满意和愉悦。

坐镇江夏郡的贾诩,也写信给诸葛亮,对这几人的才学,表示了肯定,尤其是杨仪,贾诩给予了特别题注,赞其才干出众,但由于缺乏人情世故的历练,显得有些心胸狭窄,所以在信中他还提醒诸葛亮,希望他以后要多给对方一些磨练,增其心志,使其成长起来。

对于贾诩看人的目光,诸葛亮向来是敬服的,杨仪这个人历史上在蜀汉时期,的确是因为才干突出,获得重用,但同时也如贾诩所言,心胸过于狭窄,见不得人家别他强,从而跟上司之间,屡闹矛盾,最后遭贬,羞愧自杀,可见其心胸如此。

有贾诩、赵云、张合坐镇江夏,吕蒙、甘宁坐镇夏口,徐庶、吕岱领军返回新城坐镇,诸葛亮在新野自是颇为放心。

新野、湖阳、樊城三县总人口约五万三千余人,五万人口,充实在一个地方,相当于一个郡府治所,对此诸葛亮自是不会放弃,就算不能把全部人口迁走,但起码也得带个三万人离去不是,所以这些日子来,他也是积极的走乡串村,说服百姓做好迁移的准备。

棘水边上的邓家村,向来是诸葛亮关注之地,因为这里有个叫邓艾的孩子,一直牵挂着他的心,如今四年过去,当初刚刚会丫丫学语的邓艾,已经长到六岁,这几年由于诸葛亮的关照,他们祖孙三代,虽然过得贫困,但却坚强的挺过来了。

去年邓艾祖母去世,诸葛亮还让村中族老,给送去了棺椁,以及丧葬物品,让老人得以顺利入土。

如今面临全县迁移的问题,诸葛亮再次来到了邓家村,村中族老,见诸葛亮领着玄甲红袍亲兵卫队,光临村中之时,只是不敢怠慢,慌忙迎了上来。

当中一名年过古稀,须发皆白的老者,看着白衣飘飘,羽扇纶巾的诸葛亮,比起往昔,明显更添一份威仪,惊异之余,呈酒上前道:“老朽邓伯,见过诸葛大人。”

“老人家无需行此大礼,亮着实受不起。”诸葛亮忙上前托起对方的手臂,笑问道:“老伯今年贵庚?”

“老朽今年七十有五矣。”邓伯伸出手比划道。

“老伯当的是高寿了,向老伯这样寿星,今后县府每年逢年过节,当赐酒肉各十斤,以显我大汉以孝治天下的理念。”诸葛亮得知对方七十五岁,惊讶之余,遂抚着其手,扬声对村中村民喊道。

“多谢诸葛大人厚恩。”邓伯作揖一拜,道:“吾邓家先祖邓禹公,追随先祖陛下,开创大汉盛世,如今已过两百年矣,百年之前,紫薇星划破天际,落于汉水,老朽听闻吾祖言,当年天师张陵预言,帝星落于楚地,当有王者兴与汉楚之间,如今距离当初所言,正好百年之期。”

诸葛亮苦笑一声,道:“亮安敢担王者之名也,亮如今虽居新野,却无功与百姓,还累及百姓受战火之苦,如今又要遭受迁居之难,实在心中有愧。”

“诸葛大人仁义布于新野,我等受惠良多,今有差遣,吾等自当顺天应命。”邓伯作为村中的老寿星,说话自是一言九鼎,他这么一说,周遭村民,无不纷纷响应。

“多谢乡亲们体谅,请受亮一拜,亮在此保证,迁移到新家之后,生活一定会比现在过得更好。”见邓家村百姓皆表示愿意迁居,诸葛亮感动之余,作揖深深一拜。

随后诸葛亮又去了趟邓艾家里,已经六岁的邓艾,这些年虽然受了些苦,但却茁壮的成长了起来,长的眉清目秀的他,体格也颇为强壮。

这会正在院内劈柴的他,看到诸葛亮走进家门,惊异之余,歪着头问道:“汝是何人?来此做甚?”

“艾儿,谁来啦?”多年过去,当初贤淑温婉的邓母,脸庞之上,也出现一道沧桑感,这会倚门而立的她,看到诸葛亮到来,愣神之余,忙行礼道:“民女见过诸葛大人。”显然聪明的邓母,早就知道了诸葛亮的身份。

诸葛亮点了点头,不容置疑的道:“大嫂,收拾一下行礼,跟我回新野去吧。”

“大人,民妇……”看着邓母那惊慌的眼神,诸葛亮苦笑一声,道:“放心,本将军不会对你们母子怎么样的,刚才族老已经答应,举族随我迁居江夏,我这是看你们孤儿寡母的,所以帮衬你们一把。”

邓母显然不相信诸葛亮的话,犹豫了一下的她,鼓足勇气问:“大人,这几年你接济我家,究竟有何目的,还望大人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