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 (第1/4页)

“柴桑失守,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还有子敬你是怎么知道的?”周瑜想到儿女家眷皆在柴桑,脸色顿时大变道。

“怎么你不知道?难道这消息是假的?”鲁肃见周瑜竟然不知道,也是一脸惊疑之色。

“子敬,休要打岔,把你知道的事情,都跟我仔细说说。”周瑜不耐的挥了挥手,皱眉说道。

鲁肃苦笑一声,当即把在江陵城中,接到城外诸葛亮用箭矢射入城中的消息,说给周瑜听了。

“你是说五天前你就知道柴桑失陷的消息了?”周瑜双目圆睁,盯着鲁肃,直到确认之时,他不由怒吼一声,吐血而晕倒了过去。

周瑜这一刻心理明白,柴桑失陷的消息,孙权必然是知道的,可他却没有通知自己,这说明他怕自己因为私事,而忘记公事,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始终对自己怀有三分不信任。

这些年,他为了减轻孙权的猜忌,他已经主动把柴桑的水军一分为二,让程普率领一部,并且还让孙权的心腹爱将潘璋陈武等将领在自己帐下统兵,从而减轻自己权势,可即使这样,孙权仍旧对他有猜忌,一直不让他常驻丹阳,而是派他常驻柴桑,远离着江东的中枢大权。

可现在孙权竟然担心自己因私废公,不顾自己家小的生死,周瑜这一刻的心不由倍感疼痛和失落,心底更是痛呼道:“伯符兄,伯符兄,汝为何如此早逝,致使兄弟陷入如此两难境地。”

“公瑾,公瑾……”

“大都督,大都督……”

鲁肃和江东的一干将领,见周瑜昏厥了过去,急忙上前扶住大呼了起来,随后众人把周瑜抬进了营地,唤来医官,救治了一会,周瑜才幽幽醒了过来。

“子敬,汝是主公的心腹重臣,如今吾身体抱恙,这大军就由你统率,连夜出发,前往汉江口与主公会合,然后徐徐退回庐江,徐图再战,否则诸葛亮大军追至,与夏口各部兵马会合,我军就将陷入困境,再想撤退就来不及了。”周看了一眼鲁肃,挥手示意他无需多言,听从自己的军令。

鲁肃其实心里也明白,这会他见周瑜主意已定,遂道:“公瑾,好好休养身体,我立即下令部队集合,连夜出发。”

当天白天,在沔阳与华容交接的沟峰镇上,赵云与董袭两军爆发了最后一战,赵云率领的四千骁骑军,对连日来不段扰骚的董袭兵马,发动了突击。

董袭帐下仅剩的三千士兵,在这一战中全军覆没,董袭被生擒,为此赵云的骁骑军也付出了五百伤亡的带价。

战斗结束后,赵云留下五百伤兵,押解俘虏的一千多军士和董袭,在镇上养伤驻守,他则率领三千骑兵,继续向沔阳开进。

鲁肃接替周瑜的权利,统率着沔阳的江东兵马,乘着留在汉水边上的战船,两日之后,抵达了夏口水域,与孙权所部会合。

此刻的孙权,在夏口也并不好过,自从庞统和黄忠率领援军抵达夏口对岸的汉阳渡口后,与夏口的吕蒙形成了犄角之势,致使孙权的兵马,丝毫不敢动弹,这些时日来,无论是孙权还是江东士兵,心头都仿佛压了一块巨石。

要不是庞统和黄忠所部兵马,都是步卒,又没有足够的战船在江面上作战的话,孙权只怕早就后退了。

数日后,鲁肃和周瑜率军抵达夏口,两部会合,孙权得知周瑜染病,鲁肃所部兵马大败而归,柴桑又失陷,而蒋钦率领的水军,前往樊口,又被张飞所部打败,数路兵马无一取胜,孙权胆寒之余,心底也是颇为泄气。

当下与鲁肃计议一番后,孙权随即决定,统率各部弃船,由江夏陆路返回庐江,重整兵马,再与诸葛亮计议。

至此,孙权染指荆州的计划全面失败,七万大军损失三万余兵力不说,还丢下了数百艘战船,更把江东重镇柴桑给丢掉,江东大将黄盖战死,董袭成了俘虏。

退回庐江的路途中,孙权和鲁肃讨论此次败北的原因,得出的结论就是此次出战,一是过于轻视了诸葛亮的实力,二是此次出征,有些过于急促和准备不周,三是对诸葛亮不够知根知底,这也是他们致命的失败原因,兵法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对于此次战略的制订者,鲁肃对孙权做了检讨,孙权却并没有表示怪罪,因为孙权心理明白,鲁肃这个战略意图本身没有错,也是符合江东的利益。

大军抵达庐江境内时,鲁肃对孙权道:“主公,公瑾赤诚之心,可鉴日月,请主公不要怀疑,如今江东正需要公瑾这样的统帅之才,而他的家小却陷与诸葛亮手中,肃愿意作为使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