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部分 (第1/4页)

执政官。平章政事乃熙宗时设,海陵时废置,世宗时再增设二人。宰相的增员是为了便于更多官吏参预政事。

光是一个平章政事,就是设了废,废了又立。因此可以看出,金代的官制是缺乏系统性的,往往随事置官,故有旁见侧出之弊。

例如宗正寺升为大睦亲府,而於各处置司,既属中央性质,也属地方性质;司农司置大司农,又置卿及少卿,而各地方又有置行司农司的;又如掌近卫的官,有的属於卫尉司,有的属於刑部的各官提举;再如惠民司掌汤药而隶属礼部;武库署属於殿前都点检司,而军器库又隶属军器监。这些都可以看出其制度之混乱。

相比中央各部的混乱,地方官制就更加复杂。例如转运使本掌钱谷,提刑使本掌刑狱,而又把提刑使改为按察使,有时兼转运使,有时兼安抚使,有时兼劝农使。这样,就看不出钱谷、刑狱、民政、监察之权有什么明确的界限。又如地方的军政长官,则以诸京留守司留守带本府府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为第一级,诸府府尹兼都总管为第二级,诸府府尹不兼总管为第三极。而节度州、观察州、防御州、刺史州则仍旧设置节度使,观察史,防御使,刺史。这是唐、宋两重制度的混合。再如府州的僚属,诸京有警巡院使,诸府及节度州有录事司录事、防御,刺史州有司候司司候。这些设置是前代所无的。而唐宋府、州的幕职官也依然存在。

饶是韩忠卫记忆力超人,要搞清楚这么多官制的区别,也让他的头大了几圈不止。

倒是金国所规定的考课内容和分等办法,与唐代基本相同。天启四年置递铺,其制规定,该军马路十里一铺,铺设四人,其中铺头1人,铺兵3人,以所辖军、射、粮,军内差充,腰铃日行三百里。凡元帅府,六部文移,以敕递、省递牌子,入铺转送。同年置陕西路宣抚司,节制陕西右监军、右都监兵马从事。八年改称陕西安抚司,并增置山东东西、大名、河北东西、河东南北、辽东、咸平、隆安、上京、肇州、北京等十处安抚司。每司设安抚使1人,从一品,副使1人,正三品。

接着又设审官院,置知院1人,从三品。掌奏驳、除授失当事。此外,内侍寄禄军、军器监、甲坊署,提举圉牧所,提刑司(后改按察司)等机构,均章宗时设置。官僚机构的增多,势必造成官吏员额的增多。据田丰谷从吏部拿到的资料,去年全国统计,在职官员四万七千余人,比世宗时增多三倍。

金国的面积还是很大的,按说四万七千多官员对于从后世穿越的韩忠卫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数字。后世一个省的干部就要超过这个数字,而现在按金国的面积,相当于后世十几个省总会有的。

但这毕竟是八百年前,这么官员每年的开支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在完颜璟手里,金国设了新增加了那么多的官僚机构,韩忠卫就得给他瘦身减肥。减肥先从军队开始,金国将将全国分设为四个军队,女真的人老巢主要集中在上京路,那里设为上京军区,各地裁减下来的女真兵卒都集中到上京军区去。

中都府是京城,当然也得设立一个中都军区,原来的北京路、西京路、东京路和中都府的军队都归中都军区管辖。在南方再设立一个凤翔军区和南京军区。其中原大名府、山东东路、山东西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的军队归南京军区管。河东东路、河东北路、临洮路、庆原路、鄜延路、咸平路、京洮路都归凤翔军区。

这其中,中都军区的军队最多,原中都府的五万女真兵卒被调到上京军区后,现在的中都军队还有五十五万军队之多。排在第二的当然是凤翔军区,原本临洮府、凤翔府、平凉府、庆阳府、延安府、京洮府、河中府的所有军队和官员都被调离。但韩忠卫进入凤翔府后,就带了二十万军队进来,现在再加上河东东路、河东北路、咸平路、鄜延路的军队,凤翔府的军队有近四十万。南京军区也有近三十万军队。实力最弱的应该是上京军区,只有不到二十万军队。

这二十军队几乎全部是由女真兵卒够成,如果是在七十年前,这二十万女真军队将是天下无敌的存在。但现在,这些人已经沦落为老爷兵。他们之所以当兵吃粮,最主要的还是为了吃粮。至于打仗,与他们已经太过遥远。

对于上京军区,韩忠卫的做法与在中都府时差不多,只要你们听话,饭有吃钱有领,当然,仗也不会让你们打。在上京会宁府外,修建了一个足够容纳五十万大军的超大军营,这几乎就跟一座城池差不多了,除了没有城墙。全部由水泥红砖建造,营房全部是二层小楼,娱乐场所俱全。军营中,戏台、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