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 (第1/4页)

这个办事处的职责也不是勾通江南特别行政区与中国中央机关的联系,因为在协议中,韩忠卫就答应过,不干涉江南的内政、不控制江南的军队、不收缴江南的税收,除了办事处之外,中国的官员进入江南,都要先提前告之江南区政府。

这个办事处的真正作用只有一个,宣传中国在江南特别行政区的影响,宣传江南特别行政区已经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的事实一个已经属于中国的地区的事实

办事处的宣传很现代,有报纸、歌舞、说书、弹唱等形式,同时还会派到深入江南特别行政区的各个城池和农村。对于办事处的做法,江南朝廷的人很是恐慌,但又无能为力,办事处的一切行为都是根据协议行事,绝对不会做出超出协议范围之内的事。

而办事处的宣传效果,也在慢慢的发挥着作用,这种作用虽然见效慢,可是威力却是非常惊人。比如江南的各种工匠,当他们听说在中国,工匠的地位与普通人一样的,他们这种在江南属于贱民的人,难道会不动心?对于江南百姓与中国百姓之间的流动,协议里也是规定得很明白,中央政府和江南官府都不能干涉,只要不是江南的官员和军卒进入中国,其他人,中国都会很欢迎。

除了工匠之外,还有农民,江南人多地少,因此,寸土寸金。江南的人口密度非常大,为了尽可能的多利用土地,老百姓想了许多办法,比如向山岭要地,梯田可就是原宋国的发明。比如在水上造田,让一块土地浮在水面上,这绝对是一大创意。虽然这样的地并不能当田用,但是用来种菜,还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在中国呢,当女真人都被驱逐到上京地区之后,中国就显出地多人少的局面。而且因为官绅一体纳粮,按亩收税的政策被强制执行之后,那些官员和士绅逐渐开始变卖自己的土地,原来他们的土地不用收税,就尽量多买地,但是现在,所有人,甚至包括韩忠卫在内,只要是有地,就必须要交税,谁会再买那么多地?

有的官绅一开始还幻想,是不是可以提高地租来达到抵销朝廷的税收?但是后来韩忠卫又发了道命令,全国所有出租土地之人,租金一律不能超过三成。官绅们只能收三成的租子,而且还要交一成的税,他们虽然也可以收获二成的租金,但是这点利润,已经与原来有天壤之别。因此,这些人才纷纷将名下的土地转让,这也导致了大量闲置土地出现。

中国的地价现在非常便宜,较金国时,地价跌了一半还不止,虽然朝廷手中也有巨量的土地,但是韩忠卫却非常乐意见到这一点,老百姓的要求历朝历代都很低,只要能让他们吃饱饭,他们就会支持这个朝廷。这个道理,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都是可行的。虽然那时的政府**无能、官场官官相护,可是只要老百姓还有口饭吃,就没有人出来造反。

历史已经证明,官绅们造反不可怕,只要民心在,他们就翻不起浪来。因此,韩忠卫的政策,从一开始就是偏向大多数人,他坚信,只要让大多数人受益,那一小撮人,是不足为虑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政策,才让江南的百姓对中原地区很感兴趣。这些江南百姓,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宋国朝廷南迁,女真南下时,迁入江南的。现在中原已经换了主人,中原又成了汉人的天下,加上又有这么优惠的土地政策,说他们不动心那是假的。

对普通老百姓的迁出,江南特别行政区倒没有什么不满,江南本就是天下粮仓,不管老百姓少了多少,这对他们而言,都是有百利无一害。

而江南百姓到了中国后,几乎是所有人都得以了妥善安置,他们之中,没钱的,可以先租种田地,官绅名下的的田地不够,可以直接向官府申请,现在各地官府都有不少田地,这都是没收原来的女真人的。而江南百姓带给中国的,不但是让田地的利用率,而且他们还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技术,这种技术很让官府去推行,很难见效,所费时日也很久。可是让农民之间口口相传,则只要一二年的时间,就会让整个中原地区的农业来一次技术革新。

试想一下,同样是种十亩地,从江南来的人,他们一亩能收五石,可是自己只能收三石半,这能不刺激他们虚心求教吗?因此,对于农民的迁移,韩忠卫是非常乐观见到的。如果不是有协议,不能干涉江南的内政,他甚至还想跟赵扩再签一个协议,哪怕是向江南出一笔钱,也要将那些熟练的种田高手请到中国来。

除了农民之外,在中国驻江南办事处的宣传下,想迁到中国去的还有一部分商人。如果的中国,正在大搞基础建设,五万里的官道,需要多少水泥、多少红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