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 (第1/4页)

“唉,往事休提,想当日东江镇毛文龙大帅,一心为明国朝廷效力,结果竟落了个身首两处惨死的下场。我等毛帅下属将领,更是动辄得咎,备受猜疑,这日子过得憋屈得紧。”喝得一脸泛红的孔有德,长叹一声,将酒杯重重地磕在桌子上。

“我等早知大汗声名卓著,威德兼备,只恨未能早投大汗,于今想来,甚是后悔啊。”耿仲明举杯回敬,脸上全是谄媚的笑意。

“哈哈,明国如此内乱不休,昏暗混乱,安能得有才之士之心。依本汗看来,明国之中,能征善战之将,除却二位将军外,却复有几人。”皇太极笑着说完,一杯饮尽杯中剩酒,随即让侍从满上。

一旁的范文程插话过来:“范某听明国细作传言,说近日明国新得一人,极有智谋勇力,此人名叫李啸,现在雄唐卫指挥使,不知两位将军识否?”

让范文程没想到的是,他这句话刚一问完,孔有德竟然脸泛微红,似有惭愧之状,而耿仲明则目光讪讪地望向他处。

谢谢尊重知识而非流水、青草的根两位月票。感谢支持!

还是向各位读者各种求啊。。。。。。。

第一百八十九章若得李啸,远胜十个孔有德

见到二人如此尴尬之状,皇太极不觉心疑,他转过头去,低声对范文程问道:“范先生,这雄唐卫指挥使李啸,究竟是何来路?”

范文程略一皱眉,急忙答道:“具体情形,奴才亦不甚明。只听得细作奏报,那李啸乃墩卒出身,极其卑贱,却不知竟有何手段,于这大半年内,从一名墩卒做到了正三品卫指挥使的高位。”

皇太极心下一惊,眼中便有寒光射出,他缓缓而道:“此人出身如此微末,却能升擢得这般快速,却不简单。”

皇太极顿了下,以一种和气的语气对孔有德说道:“孔将军,这李啸,你可曾有耳闻?”

见皇太极亲自发问,孔有德无法再装糊涂,他放下酒杯,讪讪回道:“李啸此人,奴才倒是与其打过交道。”

“哦,且说与本汗听下。”

“禀大汗,这李啸不过二十来岁,乃山东安东卫一卑贱墩卒出身,父母族籍皆无可考,向来寂寂无名。只是后来被调至登州,与我军为敌作战。此人作战悍勇,多有智谋,且甚得军士之心,其下皆能效死力。此人能升擢高官,皆为杀我军将士所得也。”孔有德说到这里,咬牙切齿。

“禀大汗,我军大将陈友德,毛有顺,毛承福,及我军副帅李九成,皆是被这厮所杀。此人的官位,乃用我军将士鲜血所换啊。我全军将士,与这狗贼李啸,有不共戴天之仇!”一旁的耿仲明同样咬牙愤怒地加以补充。

宴会一时陷于沉默。

皇太极细眯着眼,一脸古井不波之状,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而一旁的代善、济尔哈朗等人,则脸上明显的震惊之色。他们低声交着接耳,议论纷纷。

在这一片沉寂的氛围中,孔有德瞥见。在那些旗主贝勒中,有一年轻旗主,相貌英俊,气色雍容,似乎完全不为所动,只是,手中的酒杯却停在半空中,似乎正在思忖着什么。

“我观此人,不过二十来多岁,却如此镇定自若。莫非。此人便是那素有威名与智谋的正白旗旗主,多尔衮?”孔有德心下暗自嘀咕。

他想得没错,此人,正是时年22岁的正白旗旗主多尔衮。

因在前年在大凌河之战中,率领正白旗将士英勇作战,斩杀明军极多,加上其往日从征蒙古诸部的众多功劳,皇太极龙心大悦,授于其墨尔根黛青的称号。并任命他为新组建的六部之一的吏部主事。

孔有德不知道,表面不动声色的多尔衮,在内心之中,亦是满满的震惊之情。

这个李啸。如此年轻,打仗竟这般厉害,此人,断断不可小看。

多尔衮在心中对自已说道。

见氛围一时冷场。范文程出言道:“二位将军,那李啸如此年轻,侥幸能胜贵军。亦是多有运气所助,亦未见奇。倘我大金天兵一出,那李啸,定会不堪一击。”

脸泛酡红的耿仲明听得江范文程这般说话,一时酒意上头的他,口舌不太好使地说道:“范先生有所不知,那李啸,为人甚是骁勇。去年,此人尚是一小小百户,便敢渡海攻打大金。据悉,当时攻下大金黄骨岛海堡者,便是此人。”

耿仲明此语一出,满座皆惊。

代善狠狠地一掌击在桌子上,大喝道:“原来竟是此人!这厮端的可恨!竟趁我军攻伐明国大同、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