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 (第1/4页)

吴台铭忙道:“断不会有什么人杀进城中,这也许是苏大人的计策!要吓走乱民。”

赵普心中稍安,却再也坐不下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杀声歇了下去,紧接着又响起:‘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叫声。

殿内群臣一听这喊声,一时之间是面面相觑!吴台铭一听,倒是一喜,连忙对皇上道:“外面的动乱,一定是平息下去了。”

一众臣工也渐渐醒过味来,神情开始轻松下来。赵普却还是有些心惊胆跳,不肯全信吴台铭的话。直等到查理回宫复命,把街面上的情形详细地一说,赵普这才把老大个担心给安回了原处。

听到查理的回话,殿内的诸臣自然又是起了许多议论。有人在说苏三处置得当,也自然有人在说,应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应当如此如此才更为合理。

赵普听到这些话,很是反感!现在来说应该怎么处置,怎么处置,有什么用?早干什么去了!便让所有臣工都先散了,心里已经拿定主意,要把九门巡检司交给苏三打理。

有勇有谋,有胆有略,有文有武的大才子,又且忠心事君,这样的人才,应该给他更重的责任才对。

第157章,手段与花样

经过这一晚,许多人都醒悟过来,苏三这颗朝廷新星,已经冉冉升起!再也无法阻挡。WWw、一介平民,两年之中,(严格来说,只有两个月。)便窜居高位,前途不可限量啊。自己是不是也应该与这位小苏大人,亲近亲近?

上元节晚上发生的事件,影响还在不断地扩大着!

苏三一开始,也没有料到事态,会比自己想象中发生的影响还要大!

在他的设想中,他应当先在皇帝那里求到封官的许诺!随后,再以京原两国之间的纷乱为借口,向皇帝请求代理莫少华的职务。

他相信,两国之间的纷争,是太子党与二皇子党都不想趟进去的浑水!自己傻大胆的请求,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可能,会得到核准。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救出莫少华,随后再向皇帝进言,一步一步地把莫少华给保救出来。

这个计划很保险,而且成功的机会很大!只是苏三没有料到这一切来得太快,太激烈,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决了。

不过也好!省得夜长梦多,再出现其他的变化。

至于大家都避之为恐不及的京原两国间的争端,苏三是早就有了对策的,因此这一部份,他根本就不发怵。

他深知,京原两国之间的事情,是不好由封人出面来管的,而且就算是管,那也是管不住的。既然管不住,那就另辟蹊径,加以控制便罢了。

反正皇上要的结果,就只是两国的使臣不要再闹事,不要再让皇上烦心。所以,别人看来很困难,很怕的事情,到他手里,解决起来的方法就很简单。换个思路想问题,看起来很困难的问题就会变得容易。

如果皇上一定要自己给他一个明明白白的结果,那自己也照样有办法解决。

京人不可能承认他们在对付原人;而原人也同样不会承认他们在对付京人。既然如此,那一定就是外人,就是匪人,或者干脆就是其他外国人,在针对京国人和原国人!这种说法,虽然很难让明眼人相信,但是京国人会信,原国人也会信,自然皇帝也会信。

谁不信,那谁就来彻查好了!

他是惯于处置这种事情的,只要京原两国就此收手!那就不会有任何问题。至于京人与原人会不会收手,这个问题对他来说,就更不是问题了,他有相当多的手段和花样,让他们不得不收手。

因此,上元节后的第一天,苏三一走进巡检司衙门,第一件事情,便是朝两国的辕所,派兵!

苏三召来莫少华,在侧席给莫少华安排了一张桌子!把这段时间积压下来的公务,一骨脑地丢给了莫少华,

才对莫少华道:“让杜兴抽四十个兵,守到原人辕所的外面里去!打着保护原人的名义,对原人进出的人员都要登记,备案!没有正当理由,便要劝说他们不要随便走动了。”

莫少华看着苏三老实不客气地指挥着自己,不由苦笑地摇了摇头。只能按照苏三的吩咐,扯过文书,书写了一番!也不给苏三过目了,直接就手边取了大印盖了上去,叫堂官递了出去。

苏三又道:“京人那里也要保护起来,不过就不能派四十个兵了!只能派二十个!毕竟咱们和原人的关系好一些嘛。从金铁石那里抽二十个人吧。”

莫少华又扯过一张纸,写好行文,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