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 (第1/4页)

离开了!”

卢萦听完一头的冷汗,差点就给祖父他们添麻烦了,“六哥思虑缜密,囡囡有愧!”

六郎拍了拍卢萦的肩膀,“我们一家人,要团结一心,也要顾全大局,你能给我们提供如此多的粮食,已经是我卢家的福气了!”

卢萦却是暗暗的告诫自己,做事要小心谨慎,凡事多思多虑,要顾及满盘棋子。

兄妹俩分工明确之后,按照约定的,晚上,卢萦出现在村外的树林里面,之后,六郎卢垠带着自己的人前来接应,用马车拉回了上万斤的粮食,还有肉类,蔬菜等物。

第二日,卢垠就让自己的大部分暗卫带着自己庄子上的护卫百人,护送着卢萦拿出来的粮食,带着自己的书信离开了。

赵家庄上一下子少了一百多人,地方一下子空了下来,卢垠带着人把赵家庄上的地又买了一些,围绕着卢萦的周围建了好多简易的房子,专门给自己跟卢萦的暗卫们住,自己送来的几十壮劳力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直接在田地周围搭起了好多的棚子,好在这个地方一年四季温暖如春的,他们也不需要御寒什么的,所以简单的棚子就能睡了。

赵家庄上的粮食在十几日后终于都收割下来了,男人们晾晒稻子,女人们还是老规矩,做腌菜的,做菜干的,做肉干的,做熏肉熏肠的,大家都忙活的够呛。

卢环,卢华,卢军,卢礼四人也陆续的带着几位兄长派来的人手来运粮了,卢萦跟六郎还是晚上出去接粮,白日安排人送出去,这一忙又是十几日。

卢萦终于收拢了自己的人手,加上六郎带着人陪着自己,还有几位兄长都善解人意的给她留下了帮手,甚至,大郎给卢萦送来的很多的孩子,还有半大的小子,让他们跟随卢萦,这是在为卢萦打基础呢,这些孩子培养好了,将来就是她的左膀右臂了。

手里有人,心里不慌了。卢萦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计划了,她早就跟老村长等人商量了附近村庄的情况,就赵家庄的媳妇们几乎都是附近村庄来的,很多次这些媳妇都求到了老村长那里,希望可以给自己娘家一个机会,毕竟自己吃得饱穿得好,可是娘家的父母弟妹们都还半饥半饱的呢!可是老村长每次都是很谨慎的拒绝了,他知道现在还太早,赵氏一族刚刚跟卢萦站稳了脚跟,还需要时间取得卢家的信任,倘若因为外人泄露了消息,自家努力所得的一切就会化为泡影了,这样,不值得。

直到卢萦开始跟老村长打听周围村庄的情况了,老村长赶紧提出村上妇人们娘家的几个村子,而且这几个村子的村长都是跟老村长很熟的,人品也有保证。

卢萦让老村长帮忙去办这个事情了,不过三日,就有几位村长前来拜访了,有了赵家庄的例子在前,其他村子很快就在卢萦的控制之下了。

卢萦把手里的人手彻底撒出去,加上原来卢六到卢十他们的庄子,在两个月的努力之下,在那些梧州的县令府衙们没有注意的时候,她终于控制了梧州的土地。

卢萦小心谨慎的没有让地方官员注意到自己的行动,在占领了梧州之后就停止了扩张,太多的动作总会有人注意到的。

如今旱情越发的严重了,永州等地界的百姓有的开始逃荒了。他们的方向,无非就是向北有长安城,向南有卢萦在的梧州等地,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只有这两个地方才会有余粮的。

卢一等人的消息也陆续传来,因为百姓无粮,他们趁机在汀州,建州,潮州等地收了不少的地,希望卢萦能送粮食来支援。以前卢萦从来不收他们的庄子上的粮食,都是任由他们运走支援新的地方,可是如今,这些个庄子上的产出已经支持不了外地的需要了,他们只好跟卢萦申请了。

卢萦毫不犹豫的组织了粮食,让卢汉分别带人护送给这几个地方送粮食去了。

194.收梧州

就在李世民专心政治,整顿吏治的时候,旱灾蔓延了整个国家。

等李世民发现情况不对的时候,旱灾已经在自己的国家里面一年多了,而南方的百姓开始向北迁徙,连长安城都不可避免的多了很多的流民。

李世民招来所有的心腹大臣,共同商议如何解决当前的困难。可是大家都是无能为力啊,这一群文臣武将,虽然有几个会务农之人,可是都是小打小闹的,谁也说不出来个一二三,毕竟天不下雨,地上是种不出来东西的!

无奈之下,长孙无忌建议,“陛下登记数载,不曾祭天,不如趁此机会,开坛祭天,请天上神明护佑我大唐百姓吧!”

古人多迷信,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