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 (第1/4页)

崔颢并不知道祖父时常给自己的家信中用了这么多的心思,只是以为祖父寂寞,时常写信给自己以排遣回乡的落寞而已,所以崔颢还是有信必回,有的时候也挑一些不太重要的有关自己的信息告诉祖父,让祖父不用太过担忧。

崔砺满意的看着自己的成果,果然崔颢这个孩子还是心软了,透漏给自己一些根本看不到听不到的消息了,这个计策可行!

……

卢萦一直都知道崔砺的心思,从很久以前在卢家崔砺审视的看着自己的时候,卢萦就知道这个人在衡量自己对他的价值了。

他先是觉得卢萦配不上崔颢,所以在崔颢说要给三姐姐做夫君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后来崔颢反复坚持,崔砺无奈答应了下来。可是祖父的要求,却让崔砺退却了,她跟崔颢的婚事就拖了下来,加上后来的种种变故,两个人的缘分就这么断了。

“哎”叹了一口气,崔砺这个人还真是让卢萦头疼呢!放下这还没有着边的担忧,卢萦重新考虑起来,该如何正式的出面赈灾了。

如今旱灾已经持续了两年了,处处都没有余粮了,可以说如今的大唐朝,只有她卢萦手里有粮,也只有她卢萦能拿得出余粮来赈灾。就连他李世民估计也是开始节衣缩食了吧?

卢萦反复考虑了几遍实施的计划,又招来了六哥,反复的商议定了才写了一封厚厚的书信,让人送去给祖父那边了。

卢萦定了定心,只等着祖父的回信,自己这边就可以有大的动作了。

……

长安城,饥民遍地。

甘露殿里面的李世民坐在饭桌上,看着一个菜,一个汤,一碗饭,紧皱着眉头。

如今李世民真心感觉到,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而他不但没钱而且更没有粮。

他是马上皇帝,文治武功都是样样精通。要说打仗,他在行,要说治国,他也行,就连算计个把家族也是随手为之就可。可是,他不会种田,他不会祈雨,他不能为老百姓带来颗粒粮食填饱肚子。

他想起了当年卢家那么多的粮食,要是如今能拿出来赈灾该有多好啊?可惜,卢家已经被自己折腾的什么都没有了,全家都去了南方还。唉,早知道如今,当初就该等等在出手了!

卢家在范阳的那些庄子都是让他给买来的,本来想着人家的出产不错,留在自己手里比较安全,只是他没有想到,卢家卖掉了庄子,可是庄子上的农人都在他没注意的时候走掉了,毕竟不是奴隶,不能圈住这些人,结果他接手的就是空空的庄子罢了。如今庄子上的产出虽然比别的地方好些,可是也只是够长安城的供给而已。

长安城外的皇庄上的产出也是大打折扣了,就看自己如今的伙食就知道了,自己都只能吃的上这样简单的饭食了,更何况别的地方呢?

李世民这一年来愁的半头白发,人生头一次,他真的感觉到了自己的无能。

如何才能弄来粮食,才是他如今的首要着重点,四大家族已经被他弄走了两个,还剩下王家跟郑家了。

这两个家族还是有些底蕴的,而且都是大地主,也许,应该还有些余粮吧?是时候跟着两个家主好好谈谈了。

当夜,李世民紧急传召郑众还有王允光进宫商议事情。两个家族的当家人都知道这个时候被皇帝传唤肯定没有好事儿,看来要破财消灾了啊!只是他们没有想到,他们破的不仅仅是财而已。

202.王家郑家

王允光跟着郑众站在甘露殿上,他们这次被深夜召入宫议事,心里都有些忐忑,他们怕李世民提出太多的要求,而他们完成不了,两人都小心翼翼的等着李世民的问题。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两人,笑了笑,“两位爱卿,实在是对不住,朕这几日忧心国事,心里有些想法想要征询两位爱卿的意见,所以不曾注意时间,连夜召了你们。”

王允光跟郑众都是连连谦虚,“皇上客气了,臣等当为陛下鞠躬尽瘁!”

李世民笑的更加温和了,他就等着这话呢,“两位爱卿也知道,连续两年干旱,百姓生活困苦,朕也是为难,如今朕也把所有的存粮都拿出来了,可是天气未有丝毫下雨的迹象,你们说,该如何是好啊?”

王允光一听,坏了,皇帝这是想让自家出血了,郑众也听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两人互相对望了一眼,略微犹豫了一下,郑众跪倒在地,“陛下,臣家里略有余粮,可以拿些出来为陛下分忧!”

李世民非常开心的抬手示意郑众起身,“郑爱卿,果然为国为民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