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 (第1/4页)

李仁允弯起俊朗的长眸笑:“常听九殿下夸赞姑娘厨艺,看来明日本宫亦有口福了。只蛇却是手下朴将军所射,非我所为也。”

说着往林中一指。

那素白交领下是清展的肩膀,靠得近了,忽而贴近陆梨的耳鬓,肩上几许与楚邹相似的淡雅沉香。

陆梨些微局促,见林间过来一道魁梧的身影,忙搭腕施礼,把距离疏开:“多谢将军出手搭救之恩。”

腰带上一枚小三角的老玉佩,跟着她的姿势一晃一晃,只叫朴在成看得一愣神。

那十四五岁正当好的年龄,就宛如光阴生动地倒退回去十多年,旧人依稀如故。只是眼前的这个目中更干净,似无有承载任何过往其他。

朴在成蠕了蠕嘴角:“不必多礼,在下也只是随主子过来拾鹰。” 他的嗓音醇厚,二十七八岁的年纪,身型魁梧修长,英武中又不失清隽,算是个上乘的男子。话说着,眼睛却只是盯着陆梨错不开。

陆梨觉着奇怪,然而也不好多问,便把地上的死蛇扔进网兜,挎了篮子欲走。那挑蛇的动作流利,眉头都不皱一下,只叫李仁允看得兴致盎然。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子,伤痛也不怕,毒虫蟒物亦不使她眨眼。

朴在成忽然唤住陆梨:“恕在下冒昧,姑娘腰间的玉佩,是否一个叫朴玉儿的女子所留,她人在哪里?”

陆梨步子微顿,头一次听外邦人问起自己母亲的名字,不禁心感诧异。但朴玉儿与自己的关系却是不能说开的,因那一段堂兄妹的通乱,关系到楚邹皇太子的位置,而皇帝也不会承认。她便犹豫着没答。

李仁允在旁边道:“朴将军救过本宫性命,我与他虽是主仆,却亦如朋友至交。你但说无妨。”

他的眼眸也和楚邹一样澄澈,所不同的是,楚邹的澄澈是洞穿沧海世情的隐与忍,让人看了心生怜恤,忍不住给予他温柔慰藉。而这个王世子的却是一种干净与明晰,仿若暖风拂面,使人有一种被保护的安宁。

陆梨看了看朴在成总是莫名眼熟的脸庞,一时心下“扑扑”的,慢声道:“是。她已经在许多年前故去了,将军为何问这样的话?”

多年前就故去了……

朴在成听得心口顿然一沉。他进皇城之后,曾托此次进贡的高丽美人打听过,都没有问到朴玉儿的消息。听说前朝隆丰帝驾崩时,高丽一拨淑女全部都殉葬了,即便是已经做好了不祥的预感,此刻仍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十八年前,高丽王为答谢大奕出兵相助,强选民女进贡。乡间市井木栅栏被踢开,到处鸡飞狗跳妇人少女哭。只有敏慧是自己主动报名的,因为去了能得五两银子补贴,那时母亲病卧不起,父亲早逝,十岁的朴在成想去学武却交不起三两银子的学费。

朴敏慧是她的大名,她怕被邻人发现告诉了母亲,便用了“玉儿”这个幼年的奶名。

眼前又浮起官兵带她上笼车的一幕,十四岁纤瘦的背影,辫子在短褂下一掀一掀,把分来的两个馒头塞进他怀里。笑着对他说:“弟弟不要难过,听说大奕朝天子伟岸,国富民强,去了之后能当娘娘,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我若得宠了,便央皇帝派人来接你们,一起享福。”

那笑靥妍妍,多么美好的展望。

谁知许多年前却死了。

朴在成眼眶发红,沉默了片刻道:“我是她弟弟朴在成。她死时可有留下什么话吗,还有另外半边玉佩去了哪里?”

陆梨听得一颤,自小不知自己从哪儿来,雌雄都分不清,好像宫墙根下一只懵懂的鬼魂。这忽然的故事只叫她有些应接不来。

她便低声道:“十五年前产下一对龙凤胎,男胎出生就死了,另外半块或许在他身上。奴婢也没见过他们。”

难产……

朴在成重重地握了握拳头,喑哑着嗓子道:“那孩子的父亲是谁?”

一双瑞长的眼眸中似掩着无尽忧伤,陆梨不忍看。她似乎竟不关怀那些从前的故事,便摇了摇头。看到前方的枯草叶子轻响,也不知是不是有人过去,她就说:“香魂已去,将军节哀。奴婢还要找恪儿小世子,这就先行告辞了。”

奴婢,一个先皇的骨肉怎可叫“奴婢”——

“去了之后能当娘娘,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

耳畔的言语还在回响,他也不知她后来过的是什么日子,但见陆梨往前方离去,那小小年纪,怎就像藏着许多不能说的故事,那样沉稳与淡定。朴在成不禁心生不忍与怜恤。

李仁允在旁看到,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