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1/4页)

一切凭实力说话,本身实力不如人,也没什么好埋怨的,大家各司其职,只用了三天的时间,两万多义军就整编完毕,一切都顺利得不敢想像。

现在的北伐军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盘,不过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兵多民少,种地放牧的人数实在是太少了,想自给自足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不过还好,孙阳有大把的经验可以借鉴。

现在除了战斗部队和后勤部队之后,北伐军又多了一支部队,叫做农垦兵团,实行的是军事编制,干的是其实就是农活,集中力量进行土地的开垦,人多力量大,竟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李平从南边运回来了大量的种粮,同时也给北伐军的自产工业找到了销路,八星城的那些女人们利用织布机织出来的纯羊毛布料,光滑细腻,虽然比不上丝稠,但是绝对比普通的麻布和棉布要强上许多。

这些色目人并不在乎北伐军与蒙元的敌对关系,他们手眼通天,自然有办法从八星城把一捆捆的布料运走,而送来的则是八星城急缺粮食,粮食就是八星城最需要的东西,也是整个北伐军最需要的东西,至于盐,现在已经不再是问题了,北伐军已经与青海等地取得了一定的联系,重金之下,自然有当地的人把盐一路向北背到草原,然后交给北伐军,北伐军在草原上也算是打下了一个凶悍的名声。

北伐从打下黄河以南,长城以北的一块地盘之后,竟然摇身一变,从一个凶悍的军事组织变成了一个温顺的商业组织,甚至用一些铁锅、瓷碗等与草原上的蒙古人做起了买卖,而主要的收购目标就是羊毛,羊毛这玩意在草原上根本就不值钱,连狼都不吃,不过对北伐军却有着大用。

一个铁锅可以换五百斤的羊毛,一个瓷碗都能换来一百斤的羊毛,蒙古牧民觉得自己赚了,而孙阳觉得自己赚了,反正双方都觉得自己大赚特赚。

110 行政

原本杀得蒙古草原血流成河的黑狼军突然一下子就沉寂了下去,甚至摇身一变,大摇大摆的做起生意来,八星城出产的毛料布匹仅次于江南丝稠,颇受追捧,而且还供不应求。

特别是新建起的五星城,几乎就成为一个纺织的城市,大量的羊毛在这里经过处理之后纺成布料,然后向南或是向东运输,倒卖出去,纺织业成为了北伐军的一个支柱产业,在远离大宋,没有后方支援的前提之下,孙阳只能想办法自创财富,甚至连铁器都卖,比如一此锅子之类的东西,其实蒙古人更在意的是他们的武器,而且还是火器,只不过火器是绝对不会流落出去的,北伐军控制得最严密的就是八星城,八星城也是北伐军最重要的一个军事生产基地。

北伐军一直打到了长城边上之后就停了下来,原地驻守驻防,但是却并没有放松军备,部队的训练从来就没有停过,而蒙古人的朝堂争斗,再加上南方的商口开启,一时之间也没有功夫顾及到北伐军所控制的根据地。

大宋,蒙元,还有北伐军都是努力的修养生息着,北伐军做为一支新兴起的势力,打出的又是华夏文明守护者的旗号,一面铁血大旗举将起来,着实吸引了不少的有识之士的加入,发展的势头极猛。

钢铁与纺织是北伐军最大的两项收益,从其它地方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蒙古人自从入主中原之后,从土包子一下子变成了暴发户,再加上中央控制不严,根本就无法有效的封锁北伐军的对外贸易。

现在孙阳唯一缺的就是粮食,所以用粮食来换布匹或是铁器的话,可以得到极大的优惠,手眼通天的商人不乏其人,大量的粮食,甚至是种粮流进了北伐军的地盘,而大量的毛料和铁器也从五星城和八星城两大城市流落出去。

但是火器与重弩是北伐军的军事用品,属于严格的管制品,绝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外流。

只不过地盘扩大以后,人口也多了起来,再加上逃来此地的汉民,使得北伐军的控制区内已经拥有人口多达百万,如此多的人口,已经不可能再进行全部的军管了,原本的军事管理手段,必须要再分离出一个行政管理机构出来,否则的话会把后勤生生的拖垮,把李平一直累死才成。

在没有行政部门之前,就连民事这头,都是由李平来负责的,可想而知,李平的压力会有多大,孙**本就无法分身帮忙,他要在军队和工厂两头跑,军队要指导训练,毕竟北伐军的训练掺杂了大量的现代化的因素。

而在这种情况下,孙阳和李平把手头上所有能用的人都划拉了个遍,这些能用的人多是李平从大都用各种手段或请或绑弄来的,这些读书人多是在充当一个教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