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 (第1/4页)

宋文有不明白的地方,只能在实战中去理解了,孙阳可以预见,在一场场的战斗当中,宋文最不缺的就是练手的伤员了,在实践中摸索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从李平的后勤部队当中挑出几个年龄小,识字又机灵的小徒弟跟着宋文,宋文有医学基础,而几个机灵的少年则像一块白纸,头脑灵活,宋文虽然担着指导之责,实际上更多是传授传统医学,相互研究现代外科。

每天都能听到宋文领着几个小徒弟摇头晃脑的背诵着一些医书,或是跑到匠户营去打制一些手术器械,小小的手术刀,小小的手术钳,还有肌肉勾子之类的东西,那些玩意看起来比军人手上的长刀都要吓人。

孙阳不是全才,从大营出来一路北上,不过就是一腔想保护大宋延续的热血罢了,但是手上有了神器电脑,他的信心才更大了起来,不过哪怕如此,他也能认识到自己有几斤几两重。

对于这支新生的部队,他承担的更多是指导和引导之责,而不是一个四下齐抓的全面手。

把军医体系交给宋文去建立完善,培养军医,而孙阳现在关心的则是他们这支部队既将要面临的冬天。

PS:悲摧的书童,只懂得埋头码字,不懂得什么推荐之类的技巧,我的兄弟姐妹们,嗯,或许没有姐妹,书童就全靠你们了,你们支持,才是书童强大的动力,至少也得几千几万匹马力吧。

' '

038 抢

蒙古草原的冬天,就连土生土长的蒙古人都承受不住,每年冻死饿死不在少数,几乎每一个冬天,对于蒙古人来说,都是长生天的一次考验,都是生与死交替的季节,白毛风刮起来,地势稍低一点,一夜就可以被填平。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蒙古人本身除了游牧之外,不事生产,几乎所有的衣服全部都是羊皮之类的东西做成的,就连房子都是皮的或是毡帐,这玩意自然不如农耕民族的土房或是砖房保暖,也难免到了冬天,老弱要抱着羊羔取暖了。

草原地势平坦,大风一刮起来,从东到西,几百几千里都没有遮挡,寒内甚烈,而孙阳要做的就是为了未来冬天做准备。

由于草原的风太烈,所以衣服的开襟的地方必须要在身侧,若是在身前的话,坐在马背上,会把小**冻掉,这种事在现代五六十年代那会也不是没发生过,一些刚到草原的汉人不懂这个,以为一身军大衣挺牛逼的,谁知不知不觉之间,下面那玩意就冻得僵硬,彻底的废了。

皮袍挡风,却不一定保暖,但是孙阳抢的那些羊却把羊毛都留了下来,放入石灰碱面等进行清洗,洗去羊毛中的油脂,虽然孙阳手上有几个懂得纺织的行家,但是现在情形显然并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直接取两块薄羊皮,由裁缝裁成衣服的形状之后,把羊毛当做棉花,就像现代做棉衣一样,将弹打之后的羊毛一层层的铺上去,然后再用针线缝成一块块,保证在不清洗的状态下,羊毛不会聚集成球。

这仅仅是内衫,做好之后,外面再罩上一层连羊的羊皮,做成侧襟的羊皮大衣和羊毛裤。

深秋已经显得有些冷了,夜里尝试着穿上这么一套衣服,好家伙,一夜之间,差点捂出了热疹,说明这种衣服具有很好的保暖做用,离入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匠户营为了赶制冬衣,必须要加紧时间了,只不过他们的原料却不太足够了。

现在匠户营的针是从蒙古人那里抢的,线是抢的,皮子是抢的,就连羊毛都是抢的,做了三百多套衣服之后,已经不太足够了,休养了一阵子的北伐营,必须要为了他们冬天不被冻死而努力了。

游荡了两天,侦察连的游骑找到一支正在迁徒的部落,赶着数万只牛羊马匹,不过千余人而已,精壮不过二百多人,千余人已经算是一片不小的部落的。

蒙古人的草场承受能力有限,一个十余万人的部落,不可能全部聚在一起,必须要分散开,如果需要征战等,再把人聚拢过来,最大的部落也不过才三千多号人,十几万只羊而已,若是再多的话,草场就要被啃得见底了。

而正是蒙古人这种分散游牧的特点,才会让北伐营具有生存能力,若是像中原那种高城厚墙,他们哪里还会有活路。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分散,才使得中原部队对塞外用兵屡战不胜,哪怕你几百万大军入草原,找不到主力打什么?一不小心被抄了后路,饿都饿死了。

“来来来,咱们研究一下,这仗怎么打!”孙阳把连级军官都召集了过来,研究着距离不过十几里外的蒙古迁徒部落的打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