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 (第1/4页)

轻骑兵的战术从来都不会主战骑兵那样碰性冲撞,而是利用他们手上的轻弩,再加上他们轻装快速的优势,在侧面接近,然后半行而驰,将一支支夺命的箭支射出去,从侧而一层层的剥离下对方的战斗力。

直到拖拖率残部退到了东门回回炮的射程之内,漫天的碎石飞射而来,砸翻了数十名追得几乎眼红,恨不得冲进城内去的骑兵才停下了追击的脚步,收拢伤兵,带走阵亡兄弟的遗体,缓缓的退回本阵。

城内的喊杀声在城外精锐骑兵败溃的时候就停了下来,甚至城内的步兵还进一步抢战了除了城墙之外,还向城内延伸了千余米,具有了一定的活动空间。

这一战,折损骑兵多达两千余人,不过取得的成果也是醒目的,至少歼灭对方骑兵超过了两万,有炮击有重弩射击还有骑兵砍杀的,溃散的骑兵多达万余,只有不过一万的骑兵随拖拖逃回了阵内。

城外,火堆架了起来,兄弟们的士兵牌被收集了起来,待搬师的时候,他们的士兵牌会被送往悼念堂,让所有的人都记住,为了华夏文明的延续,曾经有多少勇士为了这个目标而逝。

骨灰被装进了工匠们制做的精致的木盒当中,每个盒子上都由阵亡者亲近的兄弟亲笔写上他们的姓名,藉贯,所属部队等详细的信息,统一由后勤部队带回去安葬。

宋文带着他的军医团队,忙里忙外,现在的条件比从前强多了,军医刚刚建立那会,连药品都极度缺乏,只能用少量的烈酒消毒,然后缝合伤口或是接好骨头,剩下的就要看士兵自己能不能挺得住了。

而自治区的建立,商业的繁荣,特别是与大宋搭上了边界,大量的药品被被换购而来,按着宋文的方子直接制内服或是外敷的成药,轻重伤员得到很好的照顾,除了一些并不影响活动的轻伤员之外,其它的伤员都将退出做战序列,待后勤部队护送物资前来的时候,卸下物资,再将他们都带回去。

现在北伐军不再是从前处于挣扎生死线的时候了,重伤员甚至要充当着敢死队,身绑炸药冲阵阻敌,伤员虽然要消耗大量的医药资金,但是冷兵器时代的士兵训练本就不容易,每一名老兵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甚至伤兵还可以进入训练营,将他们的做战经验传授给那些新兵,告诉那些新兵蛋子们上了战场如何在保命的前提下又能尽量的杀敌。

宋文从孙阳那里得到了外科手术方面的资料,颇为痴迷,宋朝的风气还算开放,甚至在这个时代就已有了内脏图,而且处于战争时期,有大量的敌方尸体可以给宋文的军医人员用来解剖练手,见惯了血腥,战场之上,肠子肚子满地都是,习惯了这种血腥之后,再去解剖尸体,几乎没什么不适,所以战争年代煅练的不仅仅是士兵的战斗力,还有医生的医术,大批大批的伤员可以让新医生们去练手,在这个时候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所以在外科方面,这些军医们熟练得极快,特别是伤口的清理消毒缝合,速度快得不像话,反倒是中医内科方面进度缓慢,毕竟中医术学起来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天赋,还要有相当长的学习时间才成。

宋文带着二百多名军医在野战医院里忙活着,抬来的伤员甚至受不了疼痛发出一声高过一声的惨叫声,这年头麻沸散也早已失传了,根本就没有太有效的麻烦手段。

自治区的酒水一般只用于医用消毒,这年头的酒很淡,撑死不过二十多度,比啤酒的度数也高不了多少,现代稍有点酒量的人到这个年月,个个都千杯不醉。

PS:书童属于那种埋头码字不说话的人,不过见书评区里有人说书童要太监,汗,这个不能不说两句,确切的说,书童这本书选材有问题,扑得要命,但是无论如何的扑,可毕竟还有这么多收藏的书友支持,无论如何,我都会坚持下去,给这些收藏者们一个交待,谢谢。

' '

156 文明VS野蛮

军医用的酒都是那种低度酒,然后经过反复蒸馏提取出来的烈酒,专门用于外科消毒使用,古时候打仗,一死就是七八成,其实有大半都不是在战场上被杀死的,而是死于后期的伤口发火,而酒水和盐水消毒能起到很好的消炎做用。

不过现在自治区产粮有限,所以酒水并不是很充足,民间只有少量的酒水流通,大部分都提炼成这种五六十度左右的烈酒用于消毒处理上。

当然,比如像韩老根这样的**,经常会偷偷的到军医部去偷消毒用的酒,只要一丁点,然后兑上水,勾兑成三十多度,一样可以用来解馋,所以军医部的消毒剂经常会丢,宋文已经找孙阳告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