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后报告:“臣按照军法行酒令,刚才有个人想逃避喝酒,臣把他斩了。”

堂上诸位姓吕的都大惊失色,吕后也非常震惊,但起先已经答应了让他以军法行酒令,现在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怪罪他,只好赦免。于是,酒宴在这么一个凄冷惨淡的气氛中匆匆收场。

之后刘章的威名大震,诸位姓吕的都对他忌惮有加。而朝中那些畏惧吕氏的外姓大臣也开始依附他们兄弟。

应该说,刘章这件事做得过于嚣张,按照吕后一贯的行事风格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但在吕后生前,一直没有对刘章大开杀戒,我想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刘章的老婆是吕禄的女儿,而且夫妻间的感情应该很好。后来吕禄的女儿为了丈夫的利益,竟然干脆出卖吕氏,搞得吕氏家族夷灭,可以看出这一点。吕后如果杀刘章,吕禄碍于女儿的请求,肯定不会袖手旁观。

第二,史书记载,吕后一直把刘章当成亲生儿子看待,应该是疼爱有加,为了一件事而把视同己出的干儿子杀掉,恐怕下不了这个狠心。从史书上看,吕后还是挺讲故人之情的,当年燕王卢绾造反,逃到匈奴,后来卢绾的老婆回汉朝面见吕后谢罪,吕后也对她很热情。因为刘邦和卢绾是同庚兄弟,吕后当年和卢绾老婆肯定也像妯娌一样亲密。这说明吕后对故人并不残酷。

第三,自从齐王刘肥险些被鸩杀之后,一直对吕氏采取巴结逢迎的态度。在献出城阳郡当鲁元公主的汤沐邑后。高后元年,吕后又割原属齐国的济南郡封侄子吕台为吕王。当时齐王不但没有表示异议,反而热情地接待吕台。至少说明吕、齐两家表面上的关系还不错,2001年,在山东章丘市洛庄(汉代吕国的古都东平陵县附近)发掘出了吕台墓,墓葬里有不少刻有齐国印记的陪葬品,都是齐王送给吕台的,可见齐、吕两国的亲密程度,这也是吕后能对出自齐国的刘章容忍的原因。 毕竟再三把人家齐国的土地割掉了,心里不会没有点歉疚之情,再杀人家刘章就不大好了。

总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吕后的狠毒性格还没有到达肆无忌惮的地步,否则历史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刘章和刘兴居后来成为诛灭吕氏家族的主力,这却大概是吕后预料未及的。

小章:第四集

吕后和刘氏之间的矛盾已如上述,那么以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们在干什么呢?很显然,他们并没有闲着,他们一直在冷眼旁观吕后的行动,但在吕后的行为还没有触及到他们的根本利益之前,他们是不会轻举妄动的。

其实,吕后的权力一直还是比较有限的,在长安城里,以及那些汉廷直接管辖的郡县中,吕后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就像刘肥当年逃脱了毒酒之灾后,躲在齐国驻长安招待所里,担心的只是回不了齐国。显而易见,如果他身在齐国,以身后七十多个城池的实力,吕后是拿他没有办法的。刘肥是刘邦最大的儿子,吕后不可能像对待赵王如意那样对他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吕后七年,吕后还曾经封了原来的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接着她又有点后悔,派使者追刘泽,但是命令中有个附件,说如果刘泽已经出了函谷关,就不用追了。刘泽的谋臣知道吕后可能后悔,所以劝刘泽一路急行,很快出了函谷关,使者没有追到,只好作罢。刘泽因此顺利地当上了他的琅邪王。

另外,从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汉简可以看出,吕后二年颁布的《二年律令》,其中有些法律反映出汉王朝当时实际上是把关东的诸侯王国当成敌国一样看待的,律令中明确规定了诸侯王国不能随便到关东买马,不能带大型弓弩出关,进关出关必须有符节验证,出身王国籍贯的人不能和汉朝人通婚,否则就是诱拐汉朝人,要处以腰斩……

种种迹象都表明,汉朝和诸侯王国的关系非常紧张,这种矛盾将随着诸侯王的羽翼日渐丰满而变得激烈,而且对“文景之治”的产生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些我们在后面会详细讲述。

现在需要把目光转移到周勃等人的身上了。

绛侯周勃,在大汉开国功臣簿上排名第四。他出身于编织竹席的小个体户,生意也不大好,所以还不得不在别人办丧事的时候,靠去吹吹箫给来宾调节气氛混顿肉饭吃吃,混两个小钱花花。参加“革命”后,在楚汉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人的脾性,史书上称之为“木强少文”,也就是说不善言词,脾气耿直。但从他做的种种事来看,又不像是那样。反之,他是一个喜欢向君主进谗言说别人坏话的家伙,陈平初次投靠刘邦的时候,得到重用,被拜为护军都尉,就遭到周勃的嫉妒。周勃向刘邦告状说,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