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1/4页)

霾撸�皇且话阃馔⒐僭笨杀取:罄次涞叟汕仓站�在苏叩纳矸莩纸谘残刑煜驴す��志���裙兀�切┕乩艋谷鲜端��圃薜溃骸罢饩褪悄歉鋈拥衾'的少年啊。”显然,因为终军持了皇帝颁发的节信,就代表着皇帝出关,谁敢去验问他的身份。就像我们现在的高级官员,专车接,专车送,哪个警察敢查他的身份证?中国的事情,别看隔了两千年,很多行事方式却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文化传统,很光辉,很灿烂。

这种出关检验符传的制度,在文帝十二年已经废除,说明文帝比较大度,天下太平,不需要这么紧张戒严了。可是七国之乱后景帝又恢复了这个制度,说明景帝感觉局势仍很紧张,不得不多加防备。

在此之后,还采取了其他措施打击诸侯王的势力,原先刘邦规定,诸侯王国的地位和郡相等,王国内的官制和汉朝中央完全相似,其中太傅辅导国王,内史治理国民,中尉掌管武事,丞相统率众官,而且其中除了丞相和太傅是由汉朝中央派去的之外,其他官吏都由王国国王自己委派,诸侯王地位尊崇,他们实际上掌握了国内的行政权,只有兵权受到限制,没有中央颁发的虎符,他们不得擅自发兵。

不能发兵,按理说诸侯王就掀不起大浪。王国兵权有时还掌握在丞相手里,但由于丞相不是最高的行政首脑,在国王处于强势的时候,丞相的权力就会受到压制,反之亦然。当年齐王刘襄想发兵进攻吕氏,就被丞相发兵围住王宫,如果不是靠魏勃的计策,齐王根本就无能为力。而吴王刘濞想造反,先前汉朝派来的丞相袁盎对他服服帖帖,而一旦造反之日,马上把汉朝派去的官吏全部杀了,所以显然这种防范还远远不够。于是在景帝中元三年,刘启下令,首先省去了诸侯王内御史大夫这个官职,两年后,又再次下诏,诸侯王不再承担治理国家的任务,所有的官吏都由中央委派,“丞相”改称“相”,使它在名称上就低于中央朝廷的丞相,官印也由以前的金印改为银印,地位大大降低。省去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其余像大夫、谒者、郎官等也减省成员,这么一来,诸侯王们是彻底阳痿了,基本上是再也不可能起兵造反了。他们实际上像一般平民富家地主一样,只能靠收税过日子,没有丝毫管理权力。如果封地大、收税多还好,日子还能过得比较排场;如果封地小、收税少,简直连一般商人还不如,贫穷的甚至只能坐得起牛车,一点面子都没有。要知道在西汉,牛车一般只是用来拉货的,人一般只乘马车。如果沦落到乘牛车的地步,就好像现在大学毕业十年后搞同学聚会,等你骑自行车到了聚会地点,发现门口停的是一色的轿车,根本就没有停自行车的场地,简直羞死人。西汉那时也是这样,你想,人家都是驾着高头大雄马拉的车而来,连一匹母马都没有,你却坐辆牛车,那不丢死人啊?

小章:第二集

诸侯王的问题基本上处理完了,至于匈奴那边,刘启的运气比较好,七国造反的时候,赵王刘遂意欲联合匈奴进攻汉地,但由于汉兵很快击破了赵国,匈奴无机可乘。刘启也怕边境出乱子,在前元五年,派遣公主出嫁单于,和匈奴在边境通商,每年送给匈奴单于大量财物,以及诸侯王翁主,所以匈奴一直很老实,除了一些小型的抢掠之外,其他没什么大事,所以说刘启比他老爸的运气好。

东方诸侯既然无事,匈奴也没事,刘启接着干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除掉了丞相周亚夫。

周亚夫自从吴楚之战后,威震天下,刘启提拔他当了丞相,大概周亚夫自以为功高罢,平常偶尔会有些骄矜之色。按理说他也有资格,他的老爸是周勃,带兵诛除吕氏,维护的汉政权;他自己又亲破吴楚,巩固了汉政权,有什么理由不骄傲呢?不过这家伙在政治上不够成熟,当年在细柳营练兵,在文帝面前摆了一回排场,官职不降反升,他以为在景帝面前也应该保持这种优良作风。可是他忘了人和人完全不一样,世界和世界也完全不一样。文帝为人比景帝要宽容,文帝时的政治形势也比景帝时复杂。拿文帝时摆过的谱照样在景帝面前摆,就是不识时务,必然会遭到覆败的命运。

周亚夫第一次得罪刘启,是在景帝前元七年,刘启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周亚夫身为太尉,自以为是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牛皮烘烘,可以说得上话,拼命劝谏,刘启懒得理他,很讨厌他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派。这个看似简单的事,实际上就是他最后遭到厄运的最大原因。因为在废刘荣的事件中,得利最大的是王皇后和日后的武帝刘彻。周亚夫此举得罪了皇后母子,就算他能逃过景帝这一劫,也会被日后即位的武帝除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