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1/4页)

解决了这个争端之后,几位营主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底层的兵头们太少了。

“这个问题也困扰我很久了。”凌云点了点头,最后他敲了敲桌子道,“我现在有一个初步的设想,打算速度培养一批伍伙长出来。”

“这怎么培养?”几个人都有些不解,历来伙伍长都算不得军官,只能算是个兵头。各朝军中,基本上只有成为了队头一级,才能算是有品级的军官,余者,那都是不入流的,甚至连不入流的都不算。可实际上,伍伙长在军队中,其作用却是巨大的,这些人才是一支军队的核心基础。但正常情况下,这些伍伙长基本上只是提拔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兵担任,可现在怀荒军最缺的就是这种老兵了。

凌云从桌上拿起一张信张交给几人,“我把算,在队头副队头以下,拟立十资兵级。”

“兵级?”

“就是相当于武官的散阶,但是只是给队头以下无品阶的士卒们的,用以奖励士兵们勇猛作战。”

这个兵资,基本上就是相当于后世的士兵和士官的军衔,其实这十级军资,他基本上是抄的南宋时的一种士兵的等级。

在南宋的时候,由于形势急迫,因此需要招募更多的士兵。可是宋朝招募士兵入伍后往往要在脸上或者手臂上刺字,这就导致很多人根本不愿意应招入伍。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当时出现了一种特别的士兵,那就是效用。这些效用,相当于自愿兵,他们自愿入伍,因此朝廷并不给他们脸上刺字,而且因为是自愿兵,且很多人还是文人从军,因此这些人在军中的地位,比普通的士兵要官很多,他们不管是军饷还是各种赏赐,都要高于普通士兵。这些效用们有十个等级,因此凌云便把这些效用的等级拿来,当做了怀荒军士兵们的兵衔和士官衔。

“一资守阙毅士,二资毅士、三资守阙效士,四资效士,五次守阙听候使唤,六资听候使唤,七资守确听候差使,八资听候差使,九资守阙准备使唤,十资准备使唤!”窦建德捏着纸张,仔细的诵读着。“这个是给无品军士的?兵阶?”

第161章讲武堂

高甲搔着头不解的道:“小兵也给官?”

凌云耐心的给他们解释,“这不算是官,只是属于兵阶,分别上下序列。比如只要是加入怀荒军,一入军中,那么便是一资守阙毅士。然后,只要他一年内无过错,在也没有立功的情况下,他第二年就能晋升为二资的毅士。。。”

按凌云的计划,这十资兵级,是可以凭年限熬资历升上去的。一资到四资,各级晋升的年限是一年。五六七三资,每级晋升年限是两年,然后**十三资,每级的晋升年限是三级。

魏征这个时候也过来凑热闹,他算了算,道,“如果不立功也不犯大错的情况下,一个士兵入伍后十九年便能晋升到十资了,那十九年以后呢,难道要自动晋升为副队头?”

副队头是从九品官,这已经是正式的有品阶军官了,凌云摇头,“这只是兵阶,当然不可能升到官阶。从兵到官,自然得依制度立功才能升赏。如果十九年还不能立功升为军官,那么他就可以退伍了。”这也算是凌云给士兵们的一个福利了,一般情况下,不管是府兵还是朝廷的募兵,很多情况下只要招进去了,那就是终身制。而凌云的设想,是如果不能从兵升到官,那么你最多只需要当十九年兵就可以退伍了。十八岁当兵,十九年后退伍,那也才三十七岁而已。如果你能立功,成为军官。当然是最好的了。

而从怀荒军角度上看,虽然放走了一个还很年青的兵,可实际上一个当了十九年兵都没能混上军官的兵。退役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另一方面,有这个十资兵级,也是用以激励士兵,这十资兵级当然不是摆的好看的。他是要和薪水、津贴、甚至是职务挂勾的。

“最低的一资,他的月俸是一千文,折麦折布钱五百文,外加米两石。春冬衣绢四匹。”凌云道。

“月俸一贯?比原来降低了,这个米两石和折麦折布钱又是什么?”高甲有些糊涂了。

“俸钱没有降低,而是把原来单纯给钱。改成了给钱粮,一贯是月俸,这折麦折布钱就是一资的士兵每月得五百钱用以抵折发麦和布的钱,由他们自己去买。这个米两石。则是一资士兵每月发的粮食。这个是在口粮之外的。士兵每日给米二升是他们的食用口粮,而这个月两石,是他们薪俸的其中一种,和官员的俸禄类似。”官员的禄,就是发粮食了。凌云也把俸钱一部份换成粮食发下去,也是为了安士兵的心,毕竟粮食这东西不单纯是表面的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