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 (第1/4页)

不应求,别说这种上等的白酒,就是再次的酒,也能卖的极火,好比张金称他们当初卖的梨子酿就是如此。而北方这地方,特别是塞外,寒冬配烧酒,自然是绝配。现在易风的酒坊,已经成为了怀荒下面的西湾城的特产了,西湾城已经打算全力发展酿酒业,把酿酒打造成西湾城的支柱产业。

“酿酒不用粮食?”徐盖愣了一下,然后马上就高兴的跳了起来,压低着嗓门对易风道,“那我们岂不是发了?”

“本钱还是要的,不过不用粮食却是使得酿酒再没有那么大的限制了。”

徐盖高兴的嘴唇都在颤抖,酒这东西,向来都是极有利润的买卖,而且需求极大,绝不用担心市场饱和。不说中原那个大市场,光是想一想那些北方的胡人,他们对酒才是真正的最大需求者,这样的烈酒,真正是有多少,那些胡人就愿意买多少,而且酒又是消耗品,真正是长久的大买卖啊。

易风只是笑笑,对于徐盖来说,不论是坝盐还是坝糖甚至是坝酒,每一样都是那样的神奇,每一样都能让人成为一方富豪,但对易风来说,那不过是他利用后世的知识得到的一点帮助而已。赚钱,最终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军队,用这些钱来养军、养民。因为他很清楚,怀荒这个地方,如果不搞贸易,根本发展不起来。而弄出几样独一无二的紧俏商品,正是为他的贸易边市计划加上几把火!

第171章皇长孙

九月,东征大军粮尽,被迫还师,二十一日,高颎、杨谅、王世积率军回到临渝,可此时回来的兵马只有不到三万人,加上水师的几乎全军尽没,三十万东征水路大军,最后十出一还。

随着东征大军的大败而还,整个京师大兴城也笼罩在一片乌云之中,天子连日来的阴沉表情下,酝酿着雷霆之怒。自十八年前登基以来,杨坚平内乱,定天下,南陈西梁一个个臣服,连强大无匹的突厥汗国也在他的手腕之下分裂。但杨坚怎么也没有想到,他这么快就偿到了败果,而且还是在一个小小的高句丽的手里偿到的。

高句丽不过是辽东一小国,虽然立国五百年之久,借着中原这数百年来的内乱纷争,招降纳叛,不时的侵袭,扩充了不小的实力。可在杨坚看来,那也仍然不过是几十万户,几百万人口的蛮夷小国而已。想当初上任高丽国王高汤在齐灭后暗中与陈联盟,他给高汤下一道旨说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殷勤晓示,许王自新耳。宜得朕怀,自求多福。一道旨意到辽东,吓的高汤终日惶惶不安。

可现在,三十万大军的大败,却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扇在自己的脸上。

这次的东征,出征前有许多臣子反对,包括宰相高颎,以及晋王杨广和尚书右仆射杨素等也隐晦表示出征太过匆促。可当时杨坚根本没有想到,三十万大军出征。居然还没接仗,就全军败没了。他执意发起这次东征,其实根本没有想过要真的灭掉高丽国。这次东征,在他的计划里,其实更多的是一次震慑行动。大军开赴辽水,攻占一两座辽河边的大城,然后挫败一两支高丽军,也就足够了。那时就能凭此震慑住高丽新王高元,让高丽老实几年。

杨坚也没有想过要去占领长白山的穷山恶水。至少在他看来不应当是现在,起码得等彻底的打服了突厥人再说。

出征高丽,其实只是接下来北征突厥的一次前哨战而已。目的只是为了震慑住高丽,让大隋全力对付突厥时,保证他们不会在后面搞小动作。一次简单的出征,结果却是这么收场。

这次出征本来打算让晋王挂帅。然后让杨素一同挂帅。让高颎为长史,以史万岁为前锋,贺若弼统领水师。可最后他选了汉王谅挂帅,让高颍为长史,上柱国王世积为陆路元帅,周罗喉为水师统领。结果却败的如此惨,杨坚开始在想,也许当初坚持让杨广和杨素、史万岁、贺若弼几人统军。结果可能就会完全不一样。这样的想法一旦在脑中生根,就再也挥之不去。对于最宠爱的么儿汉王谅。杨坚也不由的充满失望,甚至连带着对于信任了几十年的重臣高颎,也开始生出不满。

东征军刚败退回国,高元的使臣就已经快马赶到了长安,送上了高元的臣服表章,高元上表谢罪,自称辽东粪土臣元。这道表章虽然表面上让这次失败看起来勉强有了一个结果,但在杨坚的眼中,这份表章却更像是高元那个小子的一个**裸的嘲笑。

虽然心中万分不满,可杨坚却只能压下要再征高丽的打算,以这道表章为台阶放下此事。

相比于小小的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