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 (第1/4页)

�芸隙ㄕ庑┡�屠锩挥懈骷业难巯吣兀�

“大胡子这个就有些过于担忧了,这些外族的仆婢之所以如此受追捧,就是因为他们最是温驯听话,不管前主人是谁,只要一转手,认了新主人之后,那他们就绝不可能背叛主人。”张仲坚对于他家经营的业务还是十分自信的,易风看他那样子,倒是信了几分。虽然不知道这些奴隶贩子是怎么做到的,但他相信,这并不是不可能。

徐德言则并不在意那些奴仆,他无所谓的道:“反正我们也不会久在京师,如今殿下已经受封赵王,又拜了幽州大总管、北伐东路统帅,年后肯定就得返回幽州。这些奴仆到时就留在京中好了,再说了,就算没有这些奴仆,各家想要刺探我们在京的情况,也并非难事。”顿了顿,徐德言充满担忧的道,“我现在还有些想不明白的是,这次我们入京后太顺利了,甚至顺利的让人难以相信。我们在怀荒做的那些,天子和朝廷真要追究,我们也是很难说的清楚的,甚至我们来时,本来已经打定主意,不得已时,要拿出大半的怀荒收益来交给朝廷的。可是现在,天子和朝廷对于我们在怀荒的事情没有半点干预追究之意,甚至又是破格封王,又是拜大总管的,我总感觉心里有些不踏实。就好像一下子被风吹上了天,高高在上,可却又脚下空虚啊。”

面对这个问题,其实不光是徐德言心里有担忧,易风等上下表面上没有表现出来,可大家心里多多少少都有种不踏实的感觉。可对于皇帝为何如此,大家却又多有不同的想法。对于隋朝向没多少好感的王保和徐德言这一对文武,他们都觉得这事情透着不对劲,事出反常则必有妖。魏征倒是觉得这是件好事,他看来,皇帝如此恩宠,皆因易风是皇嫡长孙。在这个宗法时代,嫡庶有别,长幼有序,这对于世家大族来说就是立家存身根本,而对于依汉魏礼制的大隋皇家来说,这就更重要了。没有这个,国家传承就会不稳。易风虽然曾经流落民间多年,可再回来,他却依然是皇家嫡长孙,特别是在太子如今只有这么一个嫡子的情况下,就更不得了了。

大家七嘴八舌,各有意见。

而对于此事,易风这些天其实也一直在思考。他比起徐德言和魏征他们的优势是知道原本的历史走向。通过对真实历史上的走向,再用结果来反推现在的情况,虽然历史在此时已经有所改变,但许多情况还是不变的。如此的特别思考方式,最终就得出了一个特别的结果。

易风觉得杨坚对他的这些反常恩宠,确实事出有因,但这因并不全是因为他是如魏征所说的嫡长孙,嫡长孙只能说是个因,但不是果。果是什么?易风觉得还是不如脱离眼下朝中的局势,他的特别得宠其实是和当下的局势是分不开的。

第308章揣摩圣心

眼下朝中的情况是太子能力不足,而晋王得天下名望,杨坚夫妇一起打下了大隋的江山,眼看已经老了,可做为嫡长的太子却能力不足,偏偏嫡次子晋王贤名得著,天下举重,杨坚不得不考虑到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到底能不能把皇位传给太子,太子能得能继承好这个国家,而晋王又能不能接受太子继位事实?

最重要的还是,太子有没有能力接掌这国历经几百年分裂后重归一统的王朝,能不能让大隋的统治传承下去?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太子没有这个能力,晋王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拥护,正是基于此,历史上最终杨坚把当了十九年太子的杨勇废掉了,换上了杨广为太子。后世许多人因为隋二世而亡,因此都说隋文帝一世英雄,结果最后年迈昏庸,到老了犯下了这辈子最大错误,就是废太子杨勇,换晋王杨广为继承人,以致于隋二世而亡。

但是这种纯以结果论事的论调,易风向来就不太喜欢。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不废杨勇,真的就是一个好选择吗?要知道隋当时的情况,杨坚夫妇一生,可是经历了北魏、南梁、东魏、西魏、南陈、北周、北齐、后梁直到建立大隋,短短不到一甲子,就经历了九个王朝的兴衰交替,这些王朝里,除了北魏曾经一统北方,经历了很长时间外,其余的这些王朝,基本上都只是经历二三十年短暂的存在就灭亡了。那些王朝的建立者,哪一个不曾经是一世枭雄。高欢、宇文泰、宇文邕、萧衍、陈霸先等等,哪一个不是雄中雄。可是他们建立的王朝。却连五十年都传承不到就灭亡了。高欢的几个儿子不断的自杀残杀,几乎每个儿子都当过皇帝。可最终呢,一个不如一个,到了最后,更有后主高纬这样的昏庸之君,把一个当时齐、周、陈三国中疆土最大,势力最强的王朝给玩完了。南陈后主陈霸先,一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