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部分 (第1/4页)

赵王,拜大总管,可身边根本没有什么可用之人,除了那点怀荒旧部,也就只有一个元氏是用的上的了,可惜元氏这些年也被打压的厉害。正因此,杨坚才要把高浅雪的正妻之位夺了,要替他选一个有力的妻家势力相助。论起来,朝中此时最强力的门阀应当是李、韦、于、杨几家,但李家势力过强,就算是与他们联姻,李家也不一定能真心帮助杨林,而且杨坚其实也不愿意看到实力强劲的李家与孙儿杨林联姻,他们的联合,对皇权的威胁极大。韦家也是差不多情况,而且韦家已经订下嫁一女给晋王嫡次子豫章王,又订婚准备娶太子杨勇的女儿,甚至还正在谈将一女许给太子与云氏之子为妃。韦家与皇家纠缠太深,势力太强,杨坚不想再让杨林娶韦家女。而于家则没有适合的女子,杨家则是因为皇族也姓杨,同姓通婚并不好。弄来弄去,杨坚最后给孙子选了襄国公主之女,虽然襄国公主嫁的也是李家,但这个李家是八柱国李弼家族,不是李穆家族。虽然在西魏时,李弼是八柱国之一,而李穆家族在当时和杨家一样,只是十二大将军之一。但到隋朝,李穆家族却是最势大的门阀,李弼家族则相对要弱了许多。李弼家族子孙众多,但缺少足够有威望的领导人物。让孙儿杨林娶李长雅女,正好可以借助李家的力量,又不用过于担忧势大难制。

杨坚为此也算是费尽心思了。

“你先前举荐王保接替你出任武州总管一事,朕应允了。此外,你回头再拟一个名单,可以将一些你认为合适的人选推荐给朕,朕会认真考虑。眼下幽州总管府有大量职位空缺,若你推荐的人合适,朕自然会选拔任用!”最后,杨坚又抛出了一个条件。

面对着杨坚抛出的这个条件,他没办法不答应。这算是杨坚跟他的交换条件了,让易风同意与襄国公主女的婚事,然后杨坚同意王保接任武州总管一职,并且就是幽州总管府如今空缺的大量实职,也可以让易风举荐一批他的人选出任其中一些职位。

易风妥协了,选妃的事情上他并没有多少发言权,与其如此,还不如干脆就同意了各方面都还不错的无丑儿表妹,还能因此从杨坚这里得到一个不错的交换条件。

“但由至尊安排!”

“哈哈哈,放心,朕不会让你吃亏的。”杨坚哈哈大笑,面上满是得意神色。

第318章八帅

(感谢头疼也不行、踏血如焚的支持,谢谢)

正七品亲卫蒲山郡公李密骑马从宫城东隔城宿卫地经过皇城回府,年前阴沉寒冷的天气里难得的雪后初晴,就如同他此时的心境一样十分明媚。昨天下午他回卫府里当值,跟随弟兄们一起侍卫陛下皇后前往赵王别府。他承袭父亲蒲山郡公的爵位之后,被选入三卫五府中的亲一府担任正七品上的亲卫。这是许多公侯柱国宰相等高级官员们子孙的出仕之路,先进入亲勋翊三卫中担任皇家侍卫,等经历几年历练之后,再外放为官,或者出任军中将领校尉,或者担任地方官员。比起一般的中低级官员的子孙,他们的仕途明显要顺利的多。许多中低级官员的子弟要出仕,往往得先进入国王郡王或者总管刺史等大员的幕府里担任属官甚至是从吏,然后才有机会再上一步任职。

李密头上顶着一个郡公爵位,是从一品的高爵,就算这个只是过渡的亲卫职事,也是正七品的实职。又是身为八柱国家李弼的曾孙,李密的前途十分远大,现在他在亲卫府里不过是个挂职,绝大多数的时间里他都是在家读书,只有在一些重要的年头年尾或者是有重大典礼的时候才会去当值上岗。不过昨天,他却从叔父李长雅的嘴里听到一个意外的消息,一个跟他关联极大的消息。叔父李长雅是李密曾祖西魏八柱国李弼第四子河阳郡公李纶之子,袭爵河阳郡公,又尚大隋天子杨坚第二女襄国公主为娶。李密的祖父李曜是李弼的长子。本来他应当继承李弼魏国公的爵位,但因为李弼次子李晖当时娶了周明帝的姐姐义安长公主。因此最后北周把李弼的魏国公爵位交由李弼次子李晖承袭。当时李家依然是关陇军事贵族的核心家族,因此北周皇帝转头又给李弼长子封邢国公爵位。李弼有六个儿子。次子袭魏国公爵,长子封邢国公爵,其余四子也分别封真乡郡公、河阳郡公、赵郡公和河东郡公。

李密正是出生于这样一个四世三公的关陇顶级家族,入隋之后,李家势力并没衰弱多少,李密父亲入隋后封柱国、蒲山郡公。若非死的早,一个国公肯定是不会少的。李宽死的早,李密也就十来岁就继承了蒲山郡公的爵位。

这位叔父高兴的通知自己,皇帝已经正式下旨加堂妹素君为河阳郡公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