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 (第1/4页)

晃�餍�凇:罄疵魃褡谝苍谔�又斐B迦越≡诓⑽幢环削淼那榭鱿拢��煊尚7馕�侍�铮��印⑻�锊⒋妫�俏�黛渥凇�

金元明三朝就有七个皇孙被立为太孙,其中有六个当了皇帝,只有一个当了皇帝后被抢走了江山。金朝之前,西晋南梁以及唐朝也都立过太孙,但这三朝四个太孙中,只有一个当上皇帝,还当年就被干掉了。

就易风所知道的这历朝十一个被正式册立的皇太孙,只有三个是在太子未被废黜的情况被册立,太子太孙并存。不过这三个还没有一个是已经出过过的,最早太子太孙并立的,是唐高宗李治的孙子李重照,刚出生不过一岁就被立为皇太孙,不过第二年李治去世,太子李显继位,但随后就被武则天废黜,两岁的太孙李重照也随之被废为庶人。

在隋朝以前册立的太孙只有三个。西晋两个,南齐一个。西晋的这两个都是八王之乱时被立的傀儡,当了不过一年的太孙就都被杀了。南齐这个好些,当了一年太孙又当了一年皇帝,但也一样被杀,总之,没有一个好结果的。

易风当然也想当太孙的,但这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太上没有那个太子杨勇。如果杨勇已经死了,皇帝立他当太孙,他会非常高兴。可现在太子杨勇还好端端的站在这里呢。立他当太孙,那有个屁用。杨勇哪天被一废,他就算不被跟着废为庶人,这太孙之位也保不住啊。想到这里,易风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冒险把杨勇给干了,如此一来,自己就能当太孙了。或者说,万一杨坚真的现在让自己当这个太孙。然后自己再想办法把杨勇给干了,这样一来就成了唯一的储君了。

这确实是个相当诱人的想法,不过也很危险,太子是一国储君。不管是怎么死的,只怕都没有人会轻视,万一查到是自己干的。那他就真的完蛋了。

杨坚开口分别询问了晋王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三位皇子,汉王杨谅刚才已经明确表明反对意见。杨广也表示太子既在。就没有再立太孙的必要,杨秀更是坚决反对。但是秦王杨俊,可能是因为上次易风救了他一命,现在心里还记着这份人情,因此当皇帝问到他时,他犹豫了一下,最后说,赵王是皇家嫡长孙,东宫嫡长子,现在太子请求册立赵王为太孙,也并非不可。如此一来,等于是提前选定了太子的继承人,以赵王之优秀,完全是可以的。

他这番话一落,立即让杨广也瞥去了一抹复杂的目光。杨俊倒是并没注意到兄弟们的目光,对他来说,反正不论怎么选,他也不可能指望能有一天坐上那个皇位,既然如此,那么立不立杨林为太孙,跟他真没什么关系。更何况,赵王本身就是皇嫡长孙,今天不立。等将来太子若当了皇帝,也必然要立赵王为太子。若今天立了,将来太子被废当不了皇帝,皇长孙到时也自然会跟着被废除。

杨坚沉思良久,才说道:“秦王刚才所说,确实没错。赵王之优秀有目共睹,朕认为可以让赵王提前接触如何治理朝政。至于历朝未有太子太孙并立之先例,这也并非不能改变。朕深思熟虑过后,现册立赵王为皇太孙,于十五日正式举行册封皇太孙大典,着礼部全权负责筹备典礼。”

大殿上一下子寂静无声,谁也没有料到,皇帝会这么快速的决定册立赵王为太孙,这简直快的跟儿戏一样。

百官愣住了,诸王也愣了,连易风自己也都愣住了。

“陛下英明!”太子杨勇惊讶之余,却是立即高兴起来,在他想来,既然皇帝如此快的就决定立杨林为太孙,那这说明皇帝其实并没有打算真要废自己的意思,要不然,那也没有必要这个时候立太孙不是。

晋王杨广的眼中则充满了失望之色,他怎么也没有料到,皇帝居然这就么三言两语的决定了一件如此的军国重事。他现在甚至也不由的怀疑起来,难道说皇帝从始至终就根本没有过废太子之意?现在太子太孙并立,是否说明他再无机会了?

易风默然无语,他心里此时说不激动是假,太孙可不是赵王之位能比的,赵王虽是国王这爵,但说到底也是臣,而太孙是储君,相当于副君了。

杨坚这时又下旨让太孙杨林开府设置属官,仿东宫官属,称太孙府,置太孙门下坊、典书坊、家令寺、率更寺、仆寺二坊三寺。门下坊和典书坊分别设置太孙左庶子、右庶子、太孙舍人等官职,家令寺等三寺则设置丞、录事等官职,负责太孙的生活起居及太子府文书等事务。

此外,还设置太孙左右侍率、左右武侍率、左右虞候率、左右内率、左右宫门将八率二将,负责太孙的警卫。

设立太孙六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