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部分 (第1/4页)

关于如今的形势,大家都很乐观,讨论很热烈。

当易风让大家都谈谈接下来的计划时,大家都觉得很简单,如今攻守易势,哪还需要什么计划,既然库合真和达曼都已经成了关起来的狗,那直接打就是了。

玄州总管李敏就是这种看法的代表人物,他意气风发的向易风道:“殿下,这有什么可讨论的,眼下,正当以堂堂正正之军,以泰山压顶之势进攻,一举扫荡歼灭他们。”

易风不置可否的笑笑。“大家还有其它的意见吗?”

没有表态本身也是一种态度,不少人明白了一些,当即有人起身,却是舍人封德彝,“臣以为李柱国之言稍有些不妥,殿下一直有言在先,当尽量避免与突厥人野战。虽如今我们形势大好,可妫州被围起来的突厥军依然有三万之众,若是正面对决,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我们也必然要承受不小的伤亡。因此,臣以为,当围而不攻,突厥人既然建营固守,那咱们也在他周围立营,用营栅困死他们。突厥作战,向无多少后勤供应,皆告就地掠夺以战养战,一待突厥人陷入僵局,进退不得,那他们必然坚持不了多久,自会崩溃,到时,我们自然可不战而胜。”封伦最擅长察颜观色,向来认为臣下不当有自己的观点,君上的观点就是他们的观点。他见易风没有同意李敏的建议,结合之前易风一心要保全实力的做派,立即就大吹围而不攻这种不损实力的计划。

只是出乎他的意料,易风对他的计划却也并没有当场赞许,而是又扫视了一遍在场众人,“大家还有什么计划建议,不妨直说,集思广义,集采众长。”

“可以派人招降。”刘文静接话,之前皇太孙就有招降计划,还由他出面负责,只不过当时目的更多是缓兵之计。而现在局势不同,刘文静觉得可以重启招降计划,只是这次不再只是缓兵之计。“达曼和库合真已是瓮中之鳖,相信他们自己也清楚。臣以为此时提出招降,并非不可行。有婆实投降在前,这就说明突厥人也并非不可投降。臣请再启招降计划,臣愿意出使突厥大营,劝说库合真。”

易风笑了笑,转头问旁边在做会议记录的李密,“法主,你怎么看?”

第469章绝户计

李密信下手中的笔,略一思量,迟疑了片刻,答道:“殿下,臣也一直在琢磨这场战事,局势进展至此,可以说完全超乎我们之前的计划。臣的想法与李柱国和封舍人、刘主簿等略有不同。臣以为,我军虽胜,但胜的都很巧妙,是以奇胜。而突厥之败,败的太过简单,败在轻敌无防,然并非就说突厥军实力不堪,我军已经勇猛无敌。真要正面对决,无疑就会有极大伤亡,突厥人做困兽之斗,必会求鱼死网破,这实不划算。但臣也不赞成单纯围困计划,大家别忘记了,在代北之地,突厥各部加起来还足有十五万之众,这个实力是很强大的。之前只是过于分兵,又轻敌狂妄,才被我们打了个措手不及,以致损兵折将。但若他们重新聚拢起来,这股实力极强。我们现在围住三万突厥兵于妫州,可若不能速战速决,一旦突厥其余各部北上解救,我们就会再次退回到之前的尴尬局面之中。”

他这几句话一出,厅内却是一片哗然,大家都面面相觑。尤其是刚才发话的李敏几人,他们都被李密给驳了,面子上未免有些过不去,尤其是李敏,世家门阀子弟,公主女婿,年纪轻轻已经是柱国,一州总管,而李密不过是易风身边一小官,两人身份差距极大,当下就想起来喝斥,易风哈哈一笑出声,一扬手制止了他。接着,易风饶有兴趣的问李密,“嗯,那你倒是说说。有何速决之法?”

“臣以为,当下必须牢记两条。一是得速战速决,二得避免正面决战。以免损伤实力。”李密答道。

“鱼与熊掌,岂可兼得?”封伦反讥。

李密却很是自信,“鱼与熊掌或不得兼得,但既能速战速决,又避免折损实力,却并不是没有可能。”

“那某洗耳恭听。”

“我也很感兴趣呢,说说看。”易风笑着鼓励李密。

李密组织了一下思路,然后道:“臣有一个不甚成熟的想法,首先大张旗鼓。做出要正面决战,合围进攻的态势,然后派出细作,把如今战场局势传播到库合真营内,另外再造些谣言传播,如河东军已经北上,云内大战,都蓝大败,全军退走长城外。李靖将军率部再败达曼。达曼身死,再比如李渊将军等率河北军兵出太行飞狐,蔚州大战,蔚州突厥兵大败而逃。总之。就得让库合真营地陷入恐慌之中。”

“然后呢?”易风越来越有兴趣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